
不到四两重的一块儿“芝士”
不到四两重的一块儿“芝士”
从起初就被拣选(第五部分)
罗马书9:19-23
引言
最近,《今日国际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 International)杂志引用了一位喜剧演员的经典台词,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 为什么你可以告诉一个人天上有四千亿颗恒星,他可能会相信你,但如果你告诉他长凳上的油漆还没有干,他就非得摸一下才会相信?
- 为什么用牛肉做出来的食品要叫做汉堡包(hamburger),也就是火腿(ham)+肉饼(burger)?
- 为什么把西装(suits)放在衣服袋子(garment bags)里,而把衣服(garments)放在手提箱(suitcases)里?
- 为什么银行明明知道你没有钱,却还要向你收取“资金不足费”?
- 如果人类是从猴子和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能看见猴子和猿猴?
- 人们为什么要在“公园道”(parkway)上开车,却把车停在“车道”(driveway)上?
- 如果飞机上的黑匣子,也就是飞行记录器在飞机失事时从未损坏过,那为什么整架飞机不用同样的材料制作呢?
- 还有,为什么加油站的卫生间总要上锁呢?难道他们害怕有人溜进去把那里打扫干净吗?
-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沃尔玛(Wal-Mart)总是不停地降价,按理说,总有一些商品会降价降到白送,但这种情况为什么没有发生呢?
在英语中,“为什么?”可能是被问得最多,但也回答得最少的那个问题了。
这位喜剧演员接着说道,在人类刚出生时,大脑很小、很轻,平均重量只有0.4千克。通常在人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大脑的大小也达到了顶峰,这无疑证明了大脑的大小与智力无关。即使在人类大脑最重的时候,平均重量也只有1.3千克,不到3斤。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只使用了大脑容量的百分之十。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还要在一开始不到3斤的大脑上再减去一大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真正运作的大脑还没有4两的奶酪重!我们居然还以为,有了这块“不到四两重的奶酪”,我们就能理解无穷的事物,破译神旨意的奥秘,并回答我们所有的问题了,痴人说梦!
在最近的讲道中,我们一直都在有关神主权的神学深海中遨游着,尤其是在有关拣选的那一片海域中。
几个世纪前,苏格兰(Scotland)的宗教改革家约翰·诺克斯(John Knox)曾说过一句让我们倍感激励的话:“没有一个神学家的正确率能超过百分之八十。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神学家充其量也只能得个‘C+’。”
就凭着我们这三斤不到的大脑,还能做得比这更好吗?
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也曾说过:“我们研究的是神,我们当然不理解祂;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祂,那祂也就不是神了。”
在今天的讲道中,我鼓励大家用我们“不到四两的奶酪”,来尽可能多地领悟保罗所教导的有关神属性的真理,也就是神主权的拣选,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我想拿到比“C+”更高的分数。
回顾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九章。在罗马书9:14-18节中,我们读到了整本新约圣经中最为深奥难懂的几节经文。例如,第17-18节告诉我们说:
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这的确是无比深奥的真理。
大家还记得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给神的主权下的定义吗?那就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喜悦,对万物有绝对且独立的处置权。”
换句话说:
- 神当然可以选择拯救一些人,并定另一些人的罪;
- 神当然可以对一些人施以怜悯,并对另一些人施行审判;
- 神当然可以提升一些人,并用他们的罪来反衬祂的公义;祂也可以提升另一些人,使他们所得的救恩能荣耀祂的恩典。
在我们上一次的学习中,保罗开始对一些反对神主权的拣选的观念进行了回应。他在第14节问道:
……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问:“你该不会觉得神不公平吧?”
保罗已经预料到了,人们对拣选这一教义的反应很可能是:“神也太不公平了!”而他的回答是,实际上,人本来就是有罪的,神不需要做任何事,人就已经该被审判了,而且他们已经被定罪了。
那么,是神让那些不信的人不信祂的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祂完全不需要这么做,因为这个不信的世界自己就已经选择不相信了。
对于不信的人选择不信这件事,神不需要做任何事;但在让人相信这件事上,就需要神大能的介入了。
我们研究拣选这一教义的原因在于:
- 它能彻底消除信徒在神面前的骄傲;
- 它能完全提升我们对神的认识;
- 它能全然鼓励信徒,向神献上真正的敬拜;
- 它能彻底激发信徒对神的侍奉;
- 它能奇妙地高举神的怜悯和恩典。
人人都被定罪,每个人都是罪人,每个人都试图压制和隐瞒那些有关神的真理,没有人寻求神,没有人渴望讨神的喜悦,这就是我们堕落人性的本相。
因此,神主权拣选的教义,彰显了神的荣耀,这荣耀就体现在:祂亲自拣选了那些祂将施予怜悯和恩典的人。
对神拣选的回应
紧接着,保罗又预料到了另一个反对神主权的拣选这一教义的观念。请大家一起来看第19节的经文:
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
换言之:“如果神在人的意志还没有配合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旨意拣选了祂的选民,并且,如果是神的旨意使人愿意去相信祂,那神为什么还要指责那些不信的人呢?毕竟他们似乎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机会。”
另外,保罗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也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保罗在这里教导的,是神的拣选,是神在祂主权里的拣选;或者说,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喜悦处置受造物的权利。
有许多人认为,神会从历史的长廊中俯瞰,看看有谁会相信祂,然后将这些人“预定”下来。也就是说,祂只会拣选那些最终愿意选择相信祂的人;祂只会呼召那些祂知道会呼求祂的人。总之,神的预知与祂的旨意和目的无关。
事实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保罗就没有必要处理那些反对意见了,不是吗?人们一开始说:“神是不公平的!人没有选择的机会!”但如果神的拣选不存在,那么罗马书第九章的大部分内容就都是多余的了。除此以外,如果人能选择是否相信神,那么神也就不会被指责是不公平的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果神只是预定了那些祂预先就知道会相信祂的人,那么就不会有人抱怨他们无法抗拒神的旨意,也不会有人抱怨他们从来都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因为神的旨意并不包括他们的拣选。
然而,保罗的读者在第19节中抱怨神不公平的事实,也就是抱怨人没有机会选择或拒绝神的事实,反而从侧面证明了,保罗认为:神在拣选这件事上有完全的主权。
如果人的心思意念占据主权,那么神的主权在人看来,就是完全公平的了。换言之,如果人的心思意念能先做出是否选择相信神的决定,如果人的心思意念能决定他永恒的命运,那么神似乎就是公平的了。
顺便说一句,“公平”一词总是与审判中的“公正”相关。相信我,我们一定不想求神“公公正正”地审判我们,我们只想求神的怜悯和恩典。
就比如说,当我被交警拦下来时,我不会说:“警官,请给我最公正的判罚。”
同样的,我们一定不想求神“公公正正”地审判我们,我们只想求神的怜悯和恩典。
当神拣选时,祂为什么要指责那些不信的人?
好了,我们回到第19节那里的问题:
……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
我试着把保罗预料有人会提出的这个反对意见,用更加直白的话表达一下。这个人其实是在说:“既然不信的人一开始就没有机会去相信,既然神的旨意一开始就没有选择赐给他‘信的恩典’,使他可以靠着这样的恩典相信,那么,神怎么还能指责那些不信的人呢?”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在研读保罗的回答前,我想给大家提个醒,这已经是我们连续第二次试着研读保罗深奥的回答了,这确实是我们那不到四两的大脑无法胜任的工作。我们永远都想不出像保罗这样的回答,不过,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是来自神启示的真理,并非人脑所拥有的智慧。
对于以上那个问题,保罗用三句简单有力的话进行了回应。
第一句话:你是谁,凭什么敢挑战神?
首先,保罗问道:“你是谁,凭什么敢挑战神?”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20节的经文:
……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
保罗实际上是在说,这种反对的声音源于人心对神主权的悖逆。
事实是,我们想要最后的话语权,而且我们很早就已经活出了这种异教一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我们想要说了算,我们认为我们有权向神发出挑战!
在我服侍这么多年来,真的有一些人会这么对我说:“当我见到神的时候,我一定要和祂说道说道。”
对此,保罗会说:“你以为你是谁?你凭什么敢挑战神?你有什么资格跟神强嘴?”
你养过孩子吗?如果养过的话,那你一定知道强嘴意味着什么。记得上个星期,我在超市里买东西,顺便说一下,超市真的是一个观察人性的好地方。只要走进超市里,睁大眼睛,你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当时正在排队结账,在我旁边是一个男人和他三四岁的女儿。那个爸爸看起来有200多斤重,但我很快就知道了,在他们两个人中间,谁才是真正的“重量级人物”。那个女儿坐在购物车的儿童座椅上,她才是统治着整个宇宙的“重量级人物”。
当这个爸爸让女儿把某个东西放下时,她把脸凑近他,歪着头,然后看着他的眼睛说:“不要!”
对此,这个爸爸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尽量忽视她的回应,但她还没完没了了。她伸手抓住爸爸的脸,然后让他不得不看着她,再次对他说:“不要!”
坦白来说,我已经准备好去“解救”他了。只要他给我一个眼神,我就会立即跳过去帮他。我那时都已经靠在结账处的绳子上了,只要他需要,我随时过去!我知道那种感觉,因为我也有一个小女儿。因此我知道,这个爸爸不可能“活着”走出商店。他确实也没能活着走出去。即使当救护车来了,要把他带走时,他的女儿估计都会吵着要开车。
人堕落的本性在生命的早期就宣示了它的主权,我们想要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我们甚至会和神强嘴。
因此,保罗其实是在说:“你这个无比卑微的人,怎么敢和伟大且至高的神强嘴呢?”
神才是拥有最后话语权的那一位。事实上,在有关拣选的问题上,祂也有第一发言权。
第二句话:你是谁?凭什么敢质疑造物主?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20节的经文:
……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换句话说,被造物现在要对造物主训话,并质疑祂在被造物身上所做的选择。
人们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我们假定不信的人有权质疑神,质疑祂对他们永恒命运的主权。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保罗在罗马书3:9已经明确声明了:
……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
神才不需要回应人的质疑,倒是人需要回应神的审判!
我在前面的讲道中提到过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他讲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讲章,“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除此以外,他还讲过另一篇讲章,题为《神在对罪人的定罪中所彰显的公正》(The Justice of God in the Damnation of Sinners)。
事实上,我们可能不会在基督教书店里看到这篇讲章,它也大概率不会被放在《门徒节食和得释放的门训计划》(The Disciples Plan for Dieting and Deliverance)这本书的旁边。换言之,《神在对罪人的定罪中所彰显的公正》一定不会成为什么畅销书。它根本无法与那些通过篡改旧约圣经而得到的最新减肥计划相提并论。
乔纳森·爱德华兹向他那个充满了不信之人的时代提出了一个挑战。事实上,在每个时代,那些不信的人都想加入教会。因此,在这篇讲道中,他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即使神永远地弃绝了你,那也将与你对祂的态度完全匹配。
换句话说,爱德华兹其实是在说:“永远都不要担心神会对你不公,你总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
爱德华兹在这篇讲章中说:
你并不会经常想到神。事实上,除了在事情不如你所愿的时候责怪祂之外,你几乎不会想起祂。你不想与神待在一起。你不经常去教会聚会,也不愿意花很多时间祷告或研读圣经。在你的一生中,你以成千上万种方式轻视神。你自身的一切和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神的,但你却没有为此感恩。你虽听过福音的宣讲,但你拒绝聆听神的呼召。你读到过福音书里的好消息,你也拥有一本《圣经》。难道神从未对你说过话吗?难道你从未感受过这些真理对你内心的感动和意志的挑战吗?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一些人可能根本就没有领受过这些呼召,但你虽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了这些呼召,却仍然对神的指引充耳不闻。既然你不听祂的呼召,那么,当你在末日绝望地向祂呼求时,祂为什么要听你的呼求呢?当你非但不寻求永恒的益处,反而心甘情愿地追求你自己的毁灭时,难道神有义务要为你谋福祉吗?”
换句话说,当你接受了自己的不信和罪恶时,你就不能问神说:“你为什么把我变成了这样?”
另外,这节经文同样强有力地回应了许多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同样的态度向神提出来的,只不过内容不同罢了,这些问题包括:
- 你为什么让我有这些弱点和这些长处?
- 你为什么给我这样的丈夫或妻子?
- 你为什么不给我那样的丈夫或妻子?
- 你为什么给我这些孩子?
- 你为什么不给我孩子?
- 你为什么给我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家庭?
- 你为什么让我出生在这个城市、这个州和这个国家?
- 你为什么现在把我安置在这里?
- 你为什么给我这种性格而不是别的性格?
- 你为什么让我得了这些疾病?
- 你为什么赐给我这些属灵的恩赐,而不是其他的属灵恩赐?
- 你为什么要把我放在这个世代、这个社会和这么多的限制条件中?
受造之物能对造物主说:
……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保罗对这一反对意见的回答,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斥责。首先,他的回应是:“你是谁,凭什么敢挑战神?”其次,他又说:“你是谁,凭什么敢质疑造物主?”
第三句话:你是谁,凭什么敢指挥窑匠?
请大家来看第21节的经文:
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
换句话说:“难道窑匠对泥土没有意志、权力和决定的权柄吗?难道他会和泥土商议吗?他难道会对泥土说:‘你想让我把你做成什么?来指挥我的手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味着权柄掌握在泥土的手中,而非窑匠的手中。
人心之所以不喜欢这个比喻,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没有形状的泥土。我们认为自己比泥土好得多!比泥土聪明得多!我们至少有不到四两的大脑!我们可不是一坨泥!
弟兄姊妹们,保罗的这个比喻,恰好证明了在泥土的心思,与神这位窑匠的意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保罗关于拣选之教义的提问
在罗马书9:22-23中,保罗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
在这两节经文中,保罗又一次颠覆了我们的想法。世人往往认为罪是神万般无奈而允许发生的错误,如果神有更大的能力的话,祂就会终止世界上所有的罪恶。
然而,保罗在这里却说:罪和有罪的人实际上为神提供了一个彰显祂荣耀的机会。甚至是当神在罪人的身上施行审判、报应和惩罚的时候,也是值得我们敬拜的,因为祂的圣洁将在祂对罪人的审判中得到彰显。那时,我们会满意地说:“神是公正的,正义得到了伸张。”
想想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历史结束时的章节吧!也就是神的忿怒完全显明的时候。那时会有瘟疫和烈火的审判,大灾难期间的诅咒将摧毁世界上数十亿的人口。然后,基督会手持宝剑,骑着白马再来。祂最初在创造万物时所展现的能力,将在毁灭万物时同样光彩夺目,无比辉煌。当祂以复仇、公义和正义征服祂所有的仇敌时,将会令人无比敬畏。
保罗在第22节那里说,神的荣耀将在祂圣洁的忿怒和祂大而可怕的毁灭大能中得以彰显。那么这揭示了什么呢?保罗在第23节补充说,这只是为了:
……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
救赎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得救的人带来好处,而是给拯救他们的神带来荣耀。
信徒之所以得救,不是靠着他们的任何功劳、苦劳或工作,而是为了让神有机会彰显祂自己的怜悯、荣耀和恩典。
如果你把你的受洗归为自己的努力,似乎这是你“配得被拯救”的理由,那你其实就夺走了神的荣耀。同样的,如果你把你的好行为归为自己的功劳,那你也夺走了祂的荣耀。总之,如果你把任何一样东西,当作你“配得被拯救”的证据,那你都会冒犯神充足的怜悯,因为祂是凭着祂自己救赎了你的!祂不会与任何人分享祂救赎的荣耀。
另外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圣经译本可能没有涵盖这节经文中的一些真理。在这节经文中,保罗将“可怒的器皿”与“蒙怜悯的器皿”进行了对比。保罗在第22节的最后写道:
……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神为地狱预备了一批人,而是说人们在为下地狱准备好了自己。事实上,“预备”所对应的希腊动词,使用的是关身语态,因此,这节经文也可以被翻译为:那可怒的器皿为毁灭预备好了自己。
换句话说,神不会为地狱预备那些有罪的人,神只是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罪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抱了罪,并为自我毁灭做好了准备。或者说,他们是在为“毁坏”(ruin)做准备。这里的完成时态表明,这种毁灭是一种永恒的状态,而不是某个暂时的事件。换言之,他们将永远处于毁灭的状态中。
然而,请大家注意,保罗在第23节的结尾处又说:
……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
换言之,那些蒙怜悯的器皿无法为天堂预备好自己,这必须由神亲自来完成和预备!
因此,保罗其实是在说:“如果你要下地狱,你自己就能。但是,如果你要上天堂,那就全靠神了。”
总之,对不信的世界、魔鬼和牠麾下的堕落天使的审判,都将彰显神的大能和荣耀;而神所拣选的子民的救赎和荣耀,则将彰显神的怜悯和恩典,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为我们至高的神带来极大的荣耀。
总结
在今天的讲道结束前,我想对信徒们、也就是对那些“蒙怜悯的器皿”说一些话。
加里森·凯勒(Garrison Keilor)在回忆起童年时,在谈到他最后一个被选入“后院棒球队”的情景时这样写道:
队长们只能勉强做出最后的选择:选一个动作慢吞吞的孩子当捕手,然后再选一个孩子站在右外野,因为那里没有人击球。他们一次选了两个孩子,因为他们都不重要,而且真的没什么区别。有时我是第六个被选中的,但通常会更晚一些。有那么一次,我真的很希望达雷尔(Darrel)队长能第一个选我,然后说:“他!我要他!就是那个戴眼镜,穿黑球鞋的瘦小伙子。对,就是你,快过来吧!”但我从来都没有被那么热情地选中过。
借此,我想说的是:尽管拣选的教义已经严重超出了我们不到四两的大脑的理解力,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早在比赛开始前,神就以极大的热情拣选了你?
保罗在以弗所书1:4-6写道:
……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
换言之,神早早地就以极大的热情拣选了你,为了祂的荣耀,使你成为蒙怜悯的器皿!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怎么知道我是祂蒙怜悯的器皿呢?”
奇妙的恩典是,窑匠手中的泥土如果向祂祈求怜悯,就会从窑匠的手中得蒙怜悯。单凭向神祈求怜悯的事实,就证明了你是一个蒙怜悯的器皿。因此,你可以来到神的面前说:“惟独凭着基督的救赎大工,请不要以公正审判我,以怜悯待我。”
然后,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6:37所说的: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