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愿景
新年愿景
敬虔之人的情感(第四部分)
罗马书1:13
简介
在一部连环画中,一名女子正坐在桌子前面写道:
第9项:对别人更好一点;
第10项:只吃健康的食物;
第11项:不再冲动;
第12项:少吃甜食;
第13项:不对别人那么挑剔……
她正写的时候,她的丈夫走了进来,坐在她的旁边,问她说:“这些是新年愿景吗?”
她回答说:“是啊!又到了一年中的这个时候了!”
她丈夫看了看那份清单上的内容,然后说:“嗯,看起来很不错,这些新年愿景真的很棒,但你觉得你能全部都实现吗?”
她回答说:“我为什么要实现呢?这些是写给你的啊!”
然后,她就把那份清单递给了她丈夫。
如果我们真的能给别人写下他们的新年愿景,这一定挺有趣的。不过,这也可能是一个只会在完美的世界里才能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会为自己写下一些新年愿景,因为我们远非完美。
圣灵启示所罗门在箴言4:26写下了这句话:
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
或者,根据中文标准译本的翻译,此处的经文是:
你要度量脚下的路径,你一切的道路就会被确立。
在希伯来语中,“修平”或“度量”这一动词实际上是指“清理”道路,以便能抵达目的地。换句话说,要确保你已经做了一切可以使你向前迈进的事。这个动词的另一个含义是“测量”你的路,以便你能按时出发和按时抵达。因此,按照一些译本所说的,“修平”或“度量”你的道路,意思是要考虑清楚,清除杂物,测量路程。
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将“愿景”(resolution)定义为:“做出一个严肃而又认真的决定。”
现在,我可能会做出这么一个新年愿景:多吃蔬菜,少吃巧克力甜甜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我刚刚说的是“可能会做出……”,而不是“确定无疑地做出……”。我的这一个愿景的难度在于,超市里的甜甜圈区本来就在一进门的第一排,而我却要“熟视无睹地”径直走过去!
我妻子玛莎(Marsha)和两个姑娘最近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Atlanta, Georgia),和玛莎的妈妈待在一起,陪伴着她进行新一轮的治疗,还需要做手术。而我的两个儿子还在上学,所以他们留在这里陪我。
说实话,我妻子挺担心的,她担心如果让我负责家里的早餐和晚餐,那我们三个人很可能都会得类似痢疾这样的疾病,就像当时搭乘“五月花号”(Mayflower)的清教徒们一样。所以,她在离开前认真地为我们准备好了所需要的一切。比如,橱柜上就贴着她写好的便条,上面写着:“家里有足够多的火鸡,可以拿来做三明治”,“周六前把辣椒吃掉,不然就过期了”,“别忘了家里还有沙拉”。她甚至给我们买了已经切好了的生菜,所以我们只需要从冰箱里把这些食材拿出来,然后加点调味料就可以吃了。她还买了些袋装食物,我只需要把肉从袋子里拿出来,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就好。总之,她什么都想到了。
她已经不在家三天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唯一吃完的东西是牛奶和肉桂吐司脆片。当然了,家里的百事可乐也越来越少了。大家就当我没说过,好吗?
我真的相信:新年愿景是最能揭示一个人的性格的一个东西,新年愿景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目标清单”,代表着那些驱动着他(她)的梦想的事物。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愿景清单,而是一些严肃认真、能引导生命方向的重要决定。
回顾
在本系列关于罗马书第一章的讲道中,我一直都在并且将继续特别针对弟兄们讲话。但也像我们之前所说的,真理是不限于性别或年龄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保罗的生命中观察到了:敬虔之人的情感会决定他最终的渴望。他会努力在神面前屈膝跪下,并为那些受他影响的人祷告。在我上次的讲道中,我们也通过保罗写给罗马信徒的信发现:敬虔的人渴望将其生命中最好的恩赐及礼物给予他人。这些恩赐及礼物能支持基督的事工,将荣耀归与基督的名,能使他人的属灵生命从新得力,能鼓励他人的心,能扩展他人的信。敬虔的人渴望的并不是从神那里得到什么,而是渴望得到神自己。这种渴望也使他对神的旨意和神的子民产生了极大的情感。
到目前为止,在保罗写给那些生活在意大利罗马的信徒的情深意浓的信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以上这些美好的特质。
心灵深处的一瞥:敬虔的动机
现在,在我们接下来要研读的罗马书第一章的下一节经文中,我们将发现保罗的一个严肃认真的决定。我们可以称之为保罗的“新年愿景”,这一愿景渲染和影响了保罗所有的心思意念、祷告内容和接下来的生活计划。
这节经文揭示了保罗的内心和他敬虔的动机。我们一起来看第13节经文: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
顺便说一下,保罗在他的书信中经常使用这个短语,用以强调他将要书写的内容的重要性。他实际上是在说:“我不想让你们变得无知”,或者,“我不希望你们没有见识”,或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希望你们都能意识得到。”
在其他的书信中,保罗也使用了同样的短语:
- 在哥林多前书12:1,他藉着这一短语解释了属灵恩赐是如何建立基督的身体的;
- 在哥林多后书1:8,保罗讲述了他在亚细亚遭遇的苦难,以及神如何拯救了他的性命;
- 在哥林多后书2:11,他警诫信徒要小心撒旦的阴谋;
- 最后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3,他向信徒们介绍了关于教会被提的教义。
而到了罗马书1:13这里,保罗则对罗马的信徒们说:“弟兄姊妹们请听,有一件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也想让你们都知道。”他继续对他们说: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在第13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条有关生命的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保罗对与信徒真实接触与互动的深切渴望和敬虔的情感;
第二条原则是,保罗做出了一个属神、真诚且能影响其生命的愿景或决定,即要在人们的生命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大家可能还记得保罗在第11节中是怎么说的,他说:
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
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在第9节那里,保罗对罗马信徒的情感和投入也表露无遗,他在那里写道:
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侍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
如果有人问保罗说:“保罗啊,你这一生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保罗会回答这个人说:“哦,我想亲自参与到教导和引导罗马信徒的事工中,我想为了神的荣耀,在他们的生命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我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这就是敬虔之人的情感。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生命的第一个原则:真实接触与互动的原则。
这也是保罗的第一个愿景,就是他想与罗马的信徒真实接触与互动。
他在第13节那里写道:
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保罗没有说:“我是挺想去罗马的,但这是我写给你们的信。见信如见人,所以请仔细阅读这封信的内容,并确保你们都能遵循其中的指示。”
保罗并不是这样做的!保罗渴望与他属灵的孩子们有个人性的、面对面的接触和互动。他知道,他的信并不能完全代替他真实的生命。
在当今男人们与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的关系中,缺失了的一个成分就是这种个人性的、“生命与生命互动”的亲密时间。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向大家分享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即父亲平均每天只花37秒的时间与他们的孩子进行亲密的个人性的交流。这37秒不包括开车带他们去教会,和他们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开车送他们去学校,或者一起坐在餐桌上吃东西。这37秒指的是那种面对面、一对一、在他们生命中的投资。
我们教会的一位长老告诉我,当他和他的家人礼拜天下午从教会回家时,他七岁大的小女儿因为在那次聚会中听到了这个统计数字,于是对他说:“好了爸爸,现在是我的37秒时间了。”
你不可能用钱来解决没有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的问题。你不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你自己。你不能说:“宝贝,给你一根棒棒糖,快去玩儿吧!”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有一次,有两个小女孩从学前班的巴士上下来,然后走到我正在陪着小女儿荡秋千的地方。当她们也开始前前后后地荡秋千时,其中的一个小女孩看着另一个说:“你不觉得孤单吗?”
我想知道,在这两个小姑娘长大成人并离开家之前,她们的父亲是否能明白回转过来:37秒(甚至更少)的亲密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神真的很奇妙!祂给我们传递福音的方式并不是在天空中写下一系列的“福音条款”,然后对我们说:“好好读一读这些条款你就明白了!”
神不只是把真理条款打包发给了我们,祂还差遣了“真理本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的救主来了,不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而是亲自给我们示范,使我们知道该如何生活。
神不只是给我们发来了一些文字,而是将“祂的话语本身”差遣到了我们的中间,正如约翰福音1:14那里所说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
同样的,保罗实际上也是在罗马书第一章那里说:“我不只是想给你们寄一封信,我是想见到你们,这也是我想要去罗马的无比真切的决定。”
我想我们现在明白了,保罗去罗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努力?
顺便说一下,事奉神也可能会有一些不敬虔的动机:
- 有些人因为家庭而事奉神。
有些人可能迫于压力而做一些他们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家人在看着。也许这就是许多人去教会的唯一原因。
- 有些人是因为他们的朋友才事奉神。
有些人为了能被他们所钦佩和喜爱的人接受,于是会加入球队或参与其他的活动。他们并没有为了神的荣耀而活的内在动机,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每个人似乎都在这么做罢了。
- 有些人则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努力表现出一种宗教的热忱。
现如今,有些站在教会讲台上的人明明就是些“死人”,甚至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服侍上敷衍了事,因为事奉神对他们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养老金也很高,此外,他们对帮助别人的市场前景感到欣喜。如果你打开电视,你就会看到那些“宗教推销员”正在兜售他们的宗教产品,推销一些所谓的“神的东西”。
彼得说,那些假先知和假师傅会用捏造的言语在信徒身上取利(彼后2:1-2)。换句话说,给他们钱,你的生命就能得着祝福,你的信心就能增长,你的健康就能恢复,你的债务就会消失。耶稣成了他们的产品,他们就是通过把耶稣兜售给那些天真、容易被欺哄的信徒而发财致富的。
- 有些人是为了获得饶恕才为神而活。
这些人试图保持一份“做”和“不做”的清单,希望用足够多的善行来抵消他们的罪行,从而使生命的天平保持平衡。他们经常会翻开崭新的一页,并试图赚得神的饶恕。
- 有些人是出于恐惧而事奉神。
- 最后,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名声的缘故才为神而活。
许多人都知道,去教会对你的声誉有好处,也对生意有好处。人们会因为你去教会而对你有好感。但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耶稣基督而活,不是为了服侍他人而活的敬虔动机。
保罗说:“我想到罗马信徒那里去事奉神的动机,不是名声、恐惧、饶恕、朋友或家人。我的动机是果子,属灵的果子!”
有关生命的第二个原则:持久的影响力原则。
在第13节的最后部分,保罗说:
……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
在保罗的书信中,“果子”一词有许多种不同的用法。
他在加拉太书5:22-23那里写给信徒说: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这些果子都是在那些顺服圣灵的信徒生命中,所培育出来的特质。
保罗还在罗马书16:5提到了一个叫以拜尼土的人,根据《圣经》的描述,“他在亚细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
对保罗来说,“果子”这个词不仅可以用来指那些圣灵添加到一个人品格中的品质,还可以指那些救主领入教会的人。换句话说:
- 救主救赎的工作会产生果子。圣灵成圣的工作也会产生果子;
- 救赎的果子涉及到“你是谁”的问题,而成圣的果子则涉及到“你该如何生活”的问题;
- 藉着救赎,你成为神的儿女;而藉着成圣,你的行事为人变得像神儿女一样,或者说你的行事为人符合神儿女的身份。
因此,保罗去罗马的动机是想看到这两件事情的发生。一方面,是想看到罗马信徒结出圣灵的果子;另一方面,是想看到人们相信耶稣基督并接受祂作为他们个人的救主。
亲爱的弟兄们,如果你能把这两个原则付诸实践,那么你的生活将发生彻底的改变,这两个原则是:真实接触与互动的原则和持久影响力的原则。
真实地实操这两条原则意味着:渴望并下定决心要看到那些在你周围的人,都能结出圣灵的果子;并渴望看到那些你身边还不认识基督的人,藉着你的见证,也信靠了救主。
就我们如今的世界而言,如果自家孩子能带回来一份光鲜亮丽的成绩单,在学校里不惹麻烦,不丢人现眼的话,那么大多数人就很开心了。这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绰绰有余了。但有多少人渴望并为他们的家人和信主的朋友献上祷告,使他们能培养出属灵的果子,并充满了为基督赢得这个世界的激情呢?
幕后的一瞥:被阻隔了的意愿
以上是保罗的渴望。但如果不是保罗在信的最后加上了那句人们容易忽略的话,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保罗居然被阻隔了。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第13节的经文: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换句话说,保罗是在告诉教会,他一次又一次地把罗马之行写在他的日历表上。然而,他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从他的日程表上抹去。
我们就好像听到他说:“哎!又是这样!我正计划着这个月启程去罗马,结果又出了别的意外,似乎总有些事在阻碍着我。我渴望有一天能到你们那里去。除了属神的意图外,我别无二心,求神鉴查我的心。我所期望的就是荣耀神,如果祂真的能让我去罗马就好了!”
而现在,我们恰巧知道了一些幕后的、保罗在当时并不知情的事情。那就是他不会作为一个福音的先锋到达罗马,而是要在多年以后,作为囚犯被送到罗马。而且,他不是要去罗马亲自建立教会,而是会带着锁链进入罗马。他只是还不知道幕后的实情罢了。
如果你能把保罗拉到一边,问他说:“嘿,保罗,告诉我你到了罗马会做什么?”
他会对你说他在第13节那里所说的话:“哦,我等不及要去收获灵魂的果子了。我甚至能想象到在尼禄(Nero)的宫殿里布道的场景,那里已经有一些信徒准备好了。我迫不及待想去那里教导圣徒,就像我在哥林多和以弗所做的那样。我也要在罗马夜以继日地教导圣徒。我甚至可以看到犹太人和外邦人在一起聚会,在一起从《圣经》中学习和认识他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如果我真的能去罗马,在那里开展的事工绝对会令人难以忘怀。但每次我计划出发去罗马时,都有一些别的事情发生,总是有一些阻碍。我真的很想去。也许我很快就能启程去罗马了。”
好了,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些别的内容。请大家一起翻到罗马书十五章的22-24节:
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
等一下,我们读对了吗?让我们从第23节再读一下,然后继续读完24节的经文:
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
然后再跳到第28节:
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西班牙去。
如果这时有人问保罗说:“保罗,伟大的使徒啊,你说说看,你都看到神在预备你完成什么事工了?”
保罗可能会回答说:“嗯,我看到神正在为我准备道路,让我可以踏入未知的领域,就是让我去西班牙,然后把福音带到从未听过的地方。一旦我把这笔奉献款带到耶路撒冷,我就会立刻启程去罗马,然后,直奔西班牙!”
保罗为什么这么想去西班牙呢?也许是因为在西班牙产生了像诗人卢坎(Lucan)、罗马演说大师昆体良(Quintilian),以及杰出的哲学家和罗马帝国的首相塞内加(Seneca)这样的人物。也许保罗想到了这是一个可以培养出伟大思想家的国家,保罗可能在想:“如果福音能够传播到西班牙的土地上,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呢?”
或者,也许是因为在保罗那个时代,西班牙被认为是世界的尽头。事实上,罗马帝国最近才开拓了西班牙的疆土,因此保罗想把福音传到地极。
然而,他永远都去不了西班牙了。使徒行传第21-28章告诉我们,事情并没有像保罗计划的那样进行。他确实把奉献款交给了耶路撒冷教会,但当他去殿里献祭的时候,他被人认了出来,一群人一拥而上,想要殴打他,他最后在罗马士兵的帮助下逃脱了出来。
于是,在罗马当局和犹太当局的法庭前,保罗开始了一系列的受审之旅。他最终被指控为亵渎圣殿,这是一项可以被判处死刑的罪名。他最后决定上告于凯撒,并被押送到罗马。而在他去罗马的航程中,他们的船在暴风雨中遭遇了船难,被冲到了一个岛上。历尽千难万险后,保罗最终带着锁链抵达了罗马。总之,一切都与保罗之前的计划完全不同。
如果我在一年或十年前让你告诉我,你接下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可能会对我说:“嗯,我来告诉你都会发生什么吧,我把我的生活计划告诉你!”
然而,不管这些计划有多么敬虔,并不是每一件事都会如期发生。
你原本的婚礼计划是什么样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当你把那个新生儿从医院里抱回家时,是否和你想象的完全一致?当你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当你刚刚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时,当你刚刚入伍以及当你刚刚成为一名基督徒时,你可能会信誓旦旦地说:“我来给你描绘一下未来吧,我来告诉你都会发生什么!”
然而你会发现,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事情终究会发生,人会改变,你从未想过要发生的情况也会发生。总之,你就是没法去西班牙。
我想和大家分享神在挫折中想要教导我们所有人的四门功课。这不仅适用于弟兄们,也就是神想要培养出来的敬虔男人,也适用于所有的姊妹和年轻人。当我们原本的意图遭遇拦阻时,神想在我们的生命中成就些什么呢?
首先,神要培养你对祂主权的信靠。
虽然使徒保罗确实很伟大,虽然他也很敬虔,但他当时对神在他生命中的安排一无所知,就像今天的你和我一样。
神做事直到如今,祂的旨意和祂的计划都会实现。即使是在一片混沌中,祂也能命令混沌完成祂最终的目的。即使是在事情分崩离析的时候,祂也会以祂的主权安排事情终结的方式,并最终实现祂的计划。
你可能会说:“但是我什么都不明白啊!”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不能明白。然而,当你说神掌权的时候,你其实就是在说,神不需要为祂自己向我们解释些什么。
你可能还会说:“但我只是想让我的梦想成真而已。我的意图都是敬虔的,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去那里呢?”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抵达目的地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对于神来说,旅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
其次,神想要加深你对祂恩典的理解。
我很喜欢肯特·休斯(Kent Hughes)在他的罗马书注释中讲的一个故事。故事是关于一个小联盟棒球队(青少年棒球队)的球员的:
这个小棒球手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挥出球棒,但只是勉强碰到了球。球擦过棒底,直接弹回给投手,投手赶忙抓住了球。此时,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将击球手阻击在一垒,但他投出去的球高高飞过了一垒手的头顶。这个击球手继续飞奔到二垒。然后又有人将球赶紧捡了回来,但下一次球又飞向了左外野。这个击球手一边喘着气,一边露出了成年人一般的笑容继续跑向三垒。然后他继续向本垒跑去,一边跑一边说:“这是我打出的第一次全垒打!”
这就很像我们。我们都不是那种能打出全垒打的选手。事实上,我们偶尔才能勉强碰到球。然而,当我们承认我们的软弱,承认我们的无能,看见我们完全的无力时,我们就能看到神的恩典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
第三,当你那些美好的意图受挫时,神可能想要预备你,去完成其他的事工。
有谁曾这样想过:神其实并不想在西班牙安放一位宣教士;相反,祂需要的是一位罗马的殉道者。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理解。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必须继续跟随我们的主,即使我们不明白何时、何地、如何以及为何。
最后,神要在你面对挫折的时候培养你的品格。
我最近读完了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的部分传记。克里是现代宣教事工的创始人,他在印度为主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威廉·克里还出版了全印度第一批科学和自然历史的书籍。他将蒸汽机引入印度,他也是第一个制造了印度本土纸张的人,他还建造了印度最大的印刷机。他用孟加拉语(Bengali)创作福音音乐,写了第一本梵文(Sanskrit)字典,然后,他还用40种不同的印度语言翻译或出版了《圣经》。他还是印度新教教会的先驱。
在1823年前后,当印刷和翻译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时,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席卷了放置印刷机的大厅。通常在白天的时候,这个大约长61米,宽15米的大厅里至少有20名工作人员从事着不同的翻译、打字、排版、印刷、装订和写作等工作。这场大火吞噬了克里的手稿,以及十部《圣经》译本。他的梵文字典项目也化为灰烬。大量的纸张、十四种东方字体、新到的希伯来语、希腊语和英语的字体、无价的字典、语法书、打孔机、契约和帐簿都化为乌有。
克里后来写下了这些话:
短短一个晚上,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神的道路实在难以捉摸。主使我降卑,也使我可以更加单纯地仰望祂。
克里变得沮丧了吗?即使经历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和打击,但他对神的主权仍有坚定的信心。
保罗是带着遗憾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吗?他是不是在生命的尽头说:“你知道吗?我至死都没有在罗马做我想做的事工……我也至死都没有去过西班牙。”
保罗是不是因为神拒绝了他生命中的最大渴望,而对神产生了苦毒呢?保罗是不是认为他的生命最终是不完整的,或是未完成的?
不,不是这样的。在他的最后一封书信,也就是写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他在第四章的第7节那里写道: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保罗就是那个敬虔的人,他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敬虔之人该有的形象,他写下了一个极其热忱认真的愿景。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航行到罗马或西班牙,而是跟随他的救主。他也已经全然认识到了,在制定计划和写下自己的愿景时,抵达终点并没有在过程中与主同行来得重要。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