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穿袜子开始
从穿袜子开始
神的设计:找到你在基督身体里的位置(第六部分)
罗马书12:8a
引言
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名大学新生,刚刚入选了著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篮球队,你能想象得到当你第一次参加球队训练时的情景吗?
好吧!我知道有些弟兄姊妹可能无法展开这样的想象,因为除了可能会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或者为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打球外,你永远都不想为其他任何一支球队打球。但即使这样,也稍微试着想象一下,假如你刚刚入选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篮球队。
这支球队的教练是传奇人物约翰·伍登(John Wooden)。他曾经带领这支球队连续四个赛季保持不败,并连续十次斩获了全国冠军。事实上,如果你敢相信的话,他已经带领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棕熊队(the UCLA Bruins),连续七次打进了四强赛!
作为一名新生,你一定在《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上看到了伍登教练被评为了“年度体育人物”(Sportsman of the Year)。你或许还知道,他曾六次被评为“年度最佳教练”。
你可能还听说过他在篮球基础训练方面的“高强度教学法”。他把这种方法总结为“成功金字塔”(the Pyramid of Success),其中包括十五块基石原则,这些基石原则标志着他传奇的教练生涯,被全世界的教练所效仿。这些基石原则包括:热情、沉着、团队精神和忠诚等。
现在,镜头再次转向你。你正坐在篮球场上,等待着伍登教练将篮球的“第一篇秘笈”传授给你。你被这个传奇人物、各项记录、训练项目和所取得的成功深深地折服了。现在,你正在迫不及待地等着这位传奇教练对你讲出第一句话。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你身边的老队员已经开始对着包括你在内的新队员们不怀好意地笑了,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就在这时,约翰·伍登教练走到你和其他队员坐着的地方,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这堂课的内容就是,如何穿袜子。没错,就是穿袜子!
伍登教练压根就没有提所谓的“成功金字塔”,也压根就没有谈论球队的过去或现在,包括各样的战术或技巧,甚至连赛季的赛程都没有提起。他只是拿起了一双袜子,然后向你和其他球员示范如何正确地穿袜子,让袜子上不会有任何褶皱或隆起。
你能想象得到吗?第一节课居然是:这就是你们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紧接着,伍登教练告诉你们说,如果袜子穿得不对,并且不加以纠正,那么这些小褶皱和隆起可能会把脚磨破,这会影响球员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所以,你们必须先把袜子穿对了。这才是你们应对比赛该有的着装方式。
读到这里,我不禁连连点头!作为信徒,我们很容易忘记比赛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大谈特谈各样的战略和哲学,可以制定各样的安排和计划,可以投入到团队合作、技巧、训练、商业和各种运动中,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赢得比赛的基本细节。
弟兄姊妹们,袜子对于棕熊队或者对于篮球比赛有多重要,那么属灵恩赐对于基督的身体就有多重要。当你穿戴整齐,在球场上与他人互动时,无论是进攻或防守,你其实都已经做好了打出一场精彩比赛的准备。
顺便说一句,如果大家最近去看了一场篮球比赛,那你可能会注意到,从来都没有一个球员会脱下自己的袜子挥舞炫耀。他们不会在球场上与其他球员比较各自的袜子。他们不会让人们注意到他们的袜子,他们的袜子就在那里,非常合宜且正确地穿在脚上,随时准备发挥功用。
同样的,我们也要不断地意识到:不要拿自己的恩赐与其他肢体的恩赐进行比较,不要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恩赐上,更不要向人们挥舞炫耀自己的恩赐。我们的恩赐也应该被“穿戴整齐”,使我们可以奔跑天路,荣耀基督,推进福音和教会的使命。
劝勉的属灵恩赐
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使徒保罗充当了教会的教练,他可是由神亲自任命的传奇教练。从罗马书第十二章开始,当保罗进入到有关基督徒生活的主题讨论时,我们还以为他会立即给出一些明智的策略和实用的建议。然而,他却在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为比赛做好准备,也就是如何穿戴属灵的恩赐。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在上一次的讲道中,我们给“属灵恩赐”下的定义是:属灵恩赐是神所赐予的一种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你可以满有果效地服侍基督的身体。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二章。
在罗马书12:6,保罗向我们介绍了预言的恩赐。在第7节他又说:“如果是服侍的,就当专一服侍;或者,如果是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在我们今天对第8节的讨论中,保罗又要向我们介绍了另一种属灵恩赐,他说:
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
在其他的中文译本中,“劝化”也被翻译为“劝勉”或“劝慰”。总之,说的就是“劝勉的恩赐”。乍一看,这个词可能会给你留下一种错误的印象。因为“劝勉”(exhortation)这个词听起来很严厉,当有人劝勉别人时,就好像要教训别人一样。因此,劝勉的恩赐听起来就好像是责备的恩赐。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劝勉”的希腊词是个复合词,由“para”(παρα) 和“kalew” (καλεω) 组合而成。其中“para”的意思是“在旁边”,而“kalew”则是动词“呼唤”(to call)的意思。把它们两个词放在一起,就得到了“parakalew”(παρακαλεω)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在一旁呼唤”或“到某人身边为他发声”,有点像年轻人经常说的“打call”。
细心的弟兄姊妹可能不难发现,这个词的拉丁文是“辩护”的意思。这个词在古代被用来指“辩护律师”。因此,这个词指的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并肩站在一起,为其说话。这个词也包含了“顾问”的意思,就是通过提供建议来帮助他人。
从更加实际的角度来看,这种恩赐很像教练的恩赐。拥有这个恩赐的人总会提醒你说:“别忘了把袜子穿好!”
如果你浏览《圣经》,仔细查看每一处出现过“parakalew”或“paraklesis”这个词的地方,你很快就会明白,当保罗谈及劝勉的恩赐时,他指的是这样一群人:
- 他们给别人带来鼓励;
- 帮助他人明白《圣经》的真理;
- 劝勉信徒在试炼中坚忍;
- 提供有智慧的建议和辅导;
- 激励和敦促他人继续前进;
- 安慰人,给予人那种可以产生行动的盼望。
这种恩赐不仅仅是一个人过来拍拍你的后背,然后毫无感情地说:“做得很好。”或者更糟糕的一种情况是:“祝你以后好运吧!”
在罗马书12:8,保罗谈到了这一特殊的恩赐。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这段经文改写为:让那些有与他人站在一起的恩赐的人,去竭尽全力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吧!
这就好比,当一个小女孩儿正在学习骑自行车时,她的父亲或母亲全程都在她左右陪伴、保护着她。当她踩着踏板歪歪扭扭地前行时,他们就在她的身边跑着,扶着自行车的后座,然后慢慢地放手,继续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声鼓励她说:“你能做到!继续蹬!小心前面的电线杆!”
如果把劝勉的恩赐与其他几种恩赐放在一起对比,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拥有预言恩赐的人会说:“总有一天,自行车会被发明出来,你们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
- 拥有帮助或服侍恩赐的人则会在自行车被发明出来后,进行组装,并确保有一批自行车安全运抵教堂;
- 有教导恩赐的人则会召开一次会议,然后站起来,用“三个要点”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向众人解释平衡和运动的原理;
- 有施舍恩赐的人会确保每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哪怕是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别人;
- 有怜悯恩赐的人则会提前到达现场,设立一个“急救站”,备好创可贴和云南白药,随时准备好有人摔倒,假如全程没有人摔倒,那他们可能还会有些失望!
- 而那些拥有劝勉恩赐的人则会站在停车场,身边有一辆自行车,然后大声喊着说:“来吧!我们该骑车了!”
拥有劝勉恩赐的人会让你骑在自行车上,然后对你说:“好了,开始用力踩踏板。我就在这里。放心,你能做到的!不要停!”换言之,
劝勉的恩赐是一种“同在的事工”。因此,当耶稣使用“保慧师”(exhorter)这个词来指代圣灵时,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在约翰福音第十四章那里,门徒们非常惊慌失措。因为耶稣基督刚刚告诉他们说,祂将离开他们。听到耶稣这么说,他们无不感到困惑、伤心、不安和惧怕,因为他们的领袖最近才开始使用更加清晰的言语与他们讲论天国的奥秘,而祂竟然马上就要死去了。
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告诉他们说,彼得将不认祂,另一个门徒要出卖祂,与他们分离,他们需要用杯和饼来纪念祂的死。门徒们一下子就惊慌失措了。
约翰福音13:36记载着:
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
后面的经文是:
……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彼得接着在第37节对耶稣说:
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然后,在约翰福音14:5:
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想想看当时的场景,这群门徒就像小孩子一样惊恐万分,他们的信心是那么的软弱,换做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是因为我们知道故事最终的结局。
但假设你今晚告诉你的孩子说:“爸爸妈妈要出门旅行,我们必须得离开了。我们不能告诉你我们要离开多久,也不能告诉你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更不能告诉你我们到底要去哪里,总之我们今晚必须离开,把你一个人丢下。”
想想看你的孩子会有什么反应?肯定会哭喊着说:“什么?不行!不能走!不能丢下我不管!”而这正是门徒们当时的反应。因此,耶稣在约翰福音14:16安慰他们说:“你们不要担心,当我到父那里时……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换言之,天父会给你们派来另一位帮助者,另一位“Parakletos”,就是训慰师、劝勉者、鼓励者、安慰者、帮助者、代言人和辩护人。因此,在基督身体中拥有劝勉恩赐的人,一定要对《圣经》所启示的圣灵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他们就是在效仿圣灵的事工。
你可能在想:“我说不定就有这种恩赐,但你能再给我一些线索,一些关于这个恩赐的信息吗?”感恩的是,《圣经》从来都不会在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榜样的情况下,要求我们成为那样的人。
从广义上讲,当你来教会聚会时,在你的周围就有劝勉的恩赐发挥功用的地方。希伯来书10:24-25告诉我们说: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换句话说,只要有机会,我们都应当积极参与到互相劝勉的事工中,鼓励彼此“继续蹬车”。我们时不时地就需要对彼此说:“你把袜子穿对了吗?你可不想磨破皮吧?所以把袜子穿对了!并且要多喝神话语的活水。”
总之,我们都与这个恩赐有关。
我们在凯里市(Cary)的第一个房子是个翻新房。然而,当我们买下它时,并不知道这一点。直到屋顶开始漏水,我们才发现瓦片下面的屋顶结构已经腐烂了。家里的供暖系统也坏了,主卧浴室下面的地板也几乎烂透了。要不是我们以前教会里的一位建筑工弟兄过来帮忙,把所有东西都修好,那我们可能早就破产了。
我还记得,在那个房子里原本有一个红砖做的壁炉,还好我们在发现供暖系统坏了之前,就把它拆了,换成了用石头砌起来的炉子。当我们住进去后的第一个冬天来临时,我们才发现暖气完全是坏的,于是就一直在壁炉里烧火。即使后来换了一套暖气系统,但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在那个石砌壁炉里生火的感觉。没有什么比真正的火焰所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更让人的心情快乐的了。
我想,生过火的人都知道壁炉火钳的重要性。它其实就是一根钢制的棍子,一头是黑色的顶端,也许另一头还有一个小钩子,你可以用这个钩子移动或者抓住木头。如果你时不时地用它来搅动炉子里的余烬,会发生什么呢?它们会重新燃烧起来。
这就是劝勉的事工。这就是我们聚会的写照,我们也会彼此激励和“搅动”,让余烬重新燃烧起来。
我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能比音乐事工更能让聚会中的“余烬”重新燃烧起来的。就比如说,今天有六七十名青少年和我们一起聚会,一起唱诗敬拜神,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而且看起来心智都很健全。当我们唱诗的时候,他们一边聆听,一边开口和我们一起歌唱。这是不是非常能激励和挑旺我们敬拜的热情呢?
另外,虽然我们教会的乐队和诗班今天都休息了,但通常情况下,在敬拜的过程中,我都会坐在讲台的后方,在诗班和大鼓、小鼓的中间,也就是在铜管乐组的长号和小号的后面。我喜欢坐在那个地方,因为你绝对能在那里感受到圣灵的运行!如果你觉得自己心中的余烬还没有燃烧起来,那就过来和我坐在一起吧!再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妙的了!
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Seminary)的前教授肯尼思·甘格尔(Kenneth Gangel)曾写道:从严格意义上说,其实并没有音乐这种属灵恩赐。他的这句话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是的,《圣经》虽然并没有提到“音乐的恩赐”,但保罗教导教会要唱诗敬拜(以弗所书5:19)。另外,正如诗篇所告诉我们的:藉着唱诗、作曲、奏乐、用和弦的乐器演奏,神学的真理能强有力地传达给会众。通过这种公开的事工,教会确实会得到劝勉,会想起神的恩典、大能及慈爱的伟大真理,会为耶稣基督而活。
因此,甘格尔博士接着写道:创作福音音乐是行使劝勉恩赐的一种方式!
仔细想想,我们可能已经太久忽视这一点了!甘格尔博士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挑战:(未来)诗班的成员们,请不要忽视你们生命中的恩赐!
你想挑战人们,让他们为基督而活吗?你想鼓励一颗破碎的心吗?你想给疲惫的人带去喜乐吗?如果想的话,那就加入到劝勉者的行列中,一起唱诗、弹奏乐器,一起荣耀神。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劝勉的事工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聚会的地方就是运用这一恩赐的主要场所。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圣灵的事工,祂通过神的话语来鼓励、责备、教导、激励我们,使我们认罪悔改。
如果再具体一些,劝勉的恩赐指的是: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建立了亲密联系的肢体所进行的个人性的事工。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是圣灵事工的化身。他们拥有劝勉的恩赐。这其实就是使徒行传14:21-22所记录的保罗和巴拿巴的事工,当时保罗:
……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这节经文!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劝勉者所传递的信息。
劝勉者的信息的两个部分
在这种劝勉的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劝勉者所传递的信息有两个部分,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现实主义。
劝勉者所传递信息的第一个部分是现实主义。
保罗和巴拿巴似乎是在对当时的信徒说:“嗨!耶稣基督的门徒们,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将经历许多的试炼和磨难!因此,要确保你们的袜子拉紧、穿好,因为你们要参加一场生命的竞赛。”
顺便说一句,有劝勉恩赐的人可不太喜欢虚伪的陈词滥调。当你最需要来一剂“现实主义”的注射针时,他们可不会随意地对你说:“好吧!愿神祝福你!”他们总是直言不讳,开门见山。
此外,劝勉者不喜欢浪费时间。就像施洗约翰劝勉整个以色列民的方式一样,他的信息非常简单而直接:“你们都是一群假冒为善的人,你们需要悔改!”
从幼儿园直到高中毕业,我都是在同一所基督教学校上学的。在十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勤工俭学,帮父母节省一些学费。
说实话,我那时就有假冒为善这方面的挣扎。从外表上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宣教士家庭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然而,我那段时间却总和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家伙们混在一起。我好几次都差点就被抓住了,但总是先于我的老师和校长一步逃离了现场。换句话说,我那时陷入了一种有关降服基督的挣扎中。
一天放学后,我拿着大大的扫把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扫地。我独自一人在偌大的体育馆球场的中央,体育馆的侧门突然打开了。原来是学校管理员加里克先生(Mr. Garrick)走了进来,加里克先生身材魁梧,头发花白,他一言不发地走到体育馆的木地板上。当他走到我面前时,我停止了扫地,我至今非常清楚地记得他接下来对我所说的话。他说:“我知道你在干坏事的时候没有被抓住,但我知道你都干了些什么。我知道你是谁,你可骗不了我。”
然后,他就转身走开了。
整个过程就好像施洗约翰突然找到了我一样,穿着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就在那年夏天,神利用那场面质的经历和其他一些事情,再次把我带回到了向耶稣基督全然降服的生命中。不得不说,加里克先生确实有劝勉的恩赐。
那些拥有劝勉恩赐的人会:
- 劝说信徒离弃罪恶的行为或习惯;
- 劝诫教会遵守神的话语;
- 安慰正在受苦的主内弟兄姊妹;
- 鼓励需要做出委身的软弱信徒;
- 通过发信息或打电话,鼓励那些悲伤或沮丧的人;
- 激励弟兄姊妹在职场的决定上信靠神;
- 与那些在信仰上有所妥协的信徒展开谈话,挑战他们妥协的现状;
- 斥责那些需要被面质的偏行己路而犯罪的信徒。
保罗和巴拿巴所示范的劝勉信息,就是现实主义的信息。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盼望。
我们再来看一下使徒行传14:22后半节的经文:
……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是的,我们会遇到许多的艰难、患难和痛苦,这就是基督信仰!但我们也正在朝着神荣耀的国度前行!
不要忘了!神是又真又活的,是可信赖的,祂的国度可不是海市蜃楼!祂的国度虽然遥远,但无比真实,而我们正在朝着祂的国度前行。
所以,挑一双质量好一点的袜子,把它们正确地穿在脚上。它们是你潜在、无形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你就可以借助圣灵的能力去正确地思考和生活。然后上场,加入比赛!因为基督的身体需要你的摆上!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