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tracking softwareweb statistics
尝尝“谦卑馅饼”的味道

尝尝“谦卑馅饼”的味道

經過 Stephen Davey
系列: 罗马书 (Romans)

尝尝谦卑馅饼的味道

恩典的因素(第五部分)

罗马书12:16

 

引言

在十七世纪,庄园主们经常会举办精心策划好的狩猎活动。他们会在户外露天扎营,带着可移动的厨房、更衣室和图书馆。跟在这些后面的,还有许多华丽的帐篷,供几十位客人、音乐家和随从的仆人们居住,这对于那时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的贵族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

在他们成功射杀几头鹿之后,他们的狩猎活动就会变成一个吃喝玩乐的节日。然而,那些仆人们却从来没有吃到过鹿肉。尽管他们干了所有的脏活和累活,但鹿肉只能由那些富人们享受。仆人们如果能得到鹿的内脏,也就是所谓的“umbles”,他们就很开心了。他们会用这些内脏制作自己的食物。通常情况下,鹿的内脏,也就是“umbles”会清洗、预备好,然后和蔬菜及水果一起裹在面团里烘烤。烤出来的食物看起来非常像馅饼。那时的仆人们会把这种特殊的食物称为“umble pie”也就是“鹿杂馅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变成了一个用来指那些被迫生活得非常窘迫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人们会说:“他们吃了谦卑馅饼”。英文的“谦卑”(humble),就是从那个“umble”演变来的。换言之,如果有人因为犯错或失败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加窘迫了,那人们就会说他“吃了谦卑馅饼”。

昨天的橄榄球比赛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N. C. State University)惨败给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他们整场比赛都没有得多少分,当然了,我不是在讽刺他们,只是想证明我的观点。

没有人喜欢吃“谦卑馅饼”,因为它实在是难以下咽,不是吗?事实上,我从来都没有在任何一张菜单上见过“谦卑馅饼”这个选项。人的天性就是想远离任何窘迫的情况;相反,人更喜欢爱自己、抬高自己,自吹自擂、捍卫自己。我们才不想让我们自己的生活陷入任何的窘迫,绝对不想。

或许,你很希望你认识的某个人赶快吃“谦卑馅饼”,可能是你的同事、老板或者是你的同学。或许你正在和这样的一个人生活在一起。当然了,大家不需要举手!

 

我最近读到了这么一对夫妻的故事。这位妻子多年来一直试图劝说她那无比自负的丈夫,让他不要再认为只有他自己比别人强。他总是喜欢谈论自己,说他是办公室里的销售冠军,是下一次晋升名单上的首要人选。他喜欢打网球和高尔夫球,但只有在他赢的时候才会喋喋不休地说自己打得有多好。

有一次,这对夫妇去了州博览会(State Fair)。这位长期经受折磨的妻子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丈夫突然走到了一个“算命体重仪”的上面。然后,他投了一枚硬币进去,体重仪的灯光开始旋转,上面的刻度盘开始来回移动。最后,指针停了下来,并打印出来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你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拥有过人的智慧、敏捷的头脑和迷人的个性。所有这些美好的特质都让你成为最吸引异性的那种男人。”这位丈夫无比骄傲地把卡片递给他的妻子,然后得意地说:“嘿!赶快读一下吧!”

这位妻子照做了,不过,在她把卡片翻过来时,她稍显无奈地说:“哎,什么仪器呀?正面胡说八道也就算了,怎么背面的体重也没测对呢?”

在我们上一次的讲道中,我们开始了有关恩典的学习,也就是那些使神的子民与世人分别开的、活泼、充满动力的恩典因素。事实上,我们的生活都已经印上了恩典的烙印,包括我们的谈话、活动和人际关系。我们主耶稣的性情也是以恩典为标志的,我们也因着祂奇妙的恩典认识了祂。

保罗的文字一点都不缥缈虚幻,相反,他的笔锋浸满了生活的现实,他用了最为清晰明了、无法否认也不可避免的语言来书。可以这么说,罗马书第十二章没有任何漏洞。如果我们真的属于一位充满了恩典的神,那么在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我们也要活出恩典的子民的样式。

在罗马书12:14-15,保罗挑战我们的是:我们要将恩典给予那些正在欢庆的人,那些伤心悲痛的人,甚至要将恩典给予那些让我们心里苦痛的人。

现在,到了第16节,我们将看到更多几种真实的生活场景。

 

和睦相处的恩典

我们一起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二章,来看看保罗在罗马书12:16说了什么: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

保罗的意思不是要“完全一致”(unanimity),而是要“和睦”(harmony)。

当保罗劝诫哥林多教会、以弗所教会、腓立比教会和罗马教会的信徒“彼此同心”(phroneo)的时候,他并不是在说:“每个人都要有相同的心思意念!”

正如一位作者所写的,保罗指的是“一种和睦,这种和睦源于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盼望和共同的渴望。”

你可能与教会里的其他信徒很不一样,但你们都有相同的信仰目标,你们都有相同的盼望,你们也都有想要荣耀神的相同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教会既可以如此多样化、又可以如此合一的原因!

昨天,在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那场橄榄球比赛上,有成千上万名球迷在为这支球队呐喊助威。他们可能彼此非常不同,但有两件事除外:第一,他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第二,他们都讨厌所有穿着蓝色衣服的人。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激情,那就是赢得比赛。

当我在电视上观看比赛时,看着比赛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突然看到一些球迷身穿蓝色的衣服,他们正在冒着生命危险给对方球队加油,我猜想,他们几个人一定也有同样的渴望,那就是活着走出球场。

因此,当保罗告诉我们要彼此同心时,他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和睦是恩典的一个标志。这不是“统一”(uniformity),而是“合一”(unity),而“合一”的外在表现就是“和睦”。

我们教会最近已经进入了一项建设计划的最后阶段,不过,这也考验了我们教会和睦的程度。大家很容易提出各样的质问,比如:“我们为什么不建那个?”或者“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我们为什么不把钱花在那件事上?”或者“我们能不能不要这个”或者“我们怎么能没有那个?”事实上,当我们跟随我们教会的带领人,最终跟随那位全知全能的领袖时,我们教会的健康状况就会体现在和睦的程度上。

当我们彼此和睦时,我们可能会这么说:“虽然我自己没有学龄前的孩子,但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为青少年和大学生们提供我们所能提供的一切;为教会里的弟兄、单身人士和年长的信徒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还有,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姊妹们准备更多的洗手间,是不是这样?”

我最近正在阅读圣经学者魏华伦(Warren Wiersbe)写的一本平装小书,书名是《做神的仆人》(On Being A Servant of God)。他在书中提醒我们说:神从未要求我们在教会中“制造合一”,因为合一已经存在了,我们在基督里已经成为一了(加拉太书3:28)。但我们确实有义务保守耶稣基督以死而创造出来的合一。因此,正如以弗所书4:3所说的,我们共同的热情就是:

……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因此,我们的责任不是要在教会中创造合一,而是要竭力保守合一。

真教会的一个属性就是合一,也就是同一个身体!而我们的行动也应该与我们的属性相匹配!换言之,神恩典的子民的标志之一,并不是他们有着相同的个性,而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生命目标。

简而言之,当保罗告诉我们要彼此同心时,他其实是在呼吁我们要好好相处!

大家可能还记得罗马书12:10那里的一个原则:

爱弟兄,要彼此亲热……

接着是一个有关彼此谦让的原则:

……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而这些原则其实都是神恩典子民的标志。对此,世人一定会无比震惊,然后不禁要问:这些人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品味、不同的背景甚至是不同的口音,他们到底是如何和睦相处的呢?

其中的一个答案就是:我们都属于那位充满了恩典的神,是恩典的子民。

事实上,第16节可以根据两个短语来划分,这两个短语都包含同一个希腊词根“phron”,它们分别是“phronountes”和“phronimoi”。这两个词都与“思考、将心思专注于、考虑”有关。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第16节中与“心思意念”有关的词都圈出来:

  • 16a:要彼此同心(phronountes);
  • 16b:不要志气高大,中文标准译本翻译为不要心高气傲(phronountes);
  • 16c:不要自以为聪明(phronimoi)。

很明显,这个词根在这节经文中重复了三次是有原因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罗马书第十二章一开始就要我们因什么更新而变化?是的,要因心意更新而变化!

归向基督并不意味着你的思维模式会开始与世人稍有不同,不是的;归向基督意味着你会有全新的心思意念、心态和视角,还会有一种完全转变了的思维模式。

而信徒最为重要的转变之一,就是我们彼此如何看待!

 

恩典思维的三个测验

在第16节中,保罗给了我们三种非常具体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这三个短语分开,将第16节改写成三个恩典思维的测验!

首先,第一个短语是对和睦的测验。

保罗在第16节的一开始说:

要彼此同心……

基督身体的和睦与人体的和谐一样重要。当我们的身体不和谐时,一组细胞可能会吞噬另一组细胞,我们称这种情况为癌症,这会威胁我们的生命。对于地方教会来说,不和睦同样也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当你去医生那里做身体检查时,检查结果对你来说有多重要?你有多关心?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非常关心。

最近,当我在秋季开学典礼上向牧者神学院(Shepherd’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学生们致辞时,我向他们分享了几个月前的一次经历。那是我成年以后第一次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挂着点滴,准备接受门诊手术。因为我到了需要做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的年龄了。我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去过医院了,那可真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我那时躺在病床上,身上穿着一件可爱的蓝色长袍。我在想,这衣服到底是谁发明的啊?因为你只能看到前半部分!这时,护士走了进来,说要给我量体温和血压。我喃喃地说:“好的。”然后,她用血压计包住了我的上臂,量起了血压。突然,她停了下来,对我说:“亲爱的……”这让我想起了我是在美国南部,在那里每个人都叫彼此“亲爱的”。那名护士接着说:“你的血压严重超标了。我想你现在需要想一些让你快乐的事情。”

我说:“什么?!”

她说:“是的,没错。你需要想一些让你快乐的事情。然后,我再给你量一次血压。”

可能有的弟兄姊妹在想,这算哪门子的神学啊?

说实话,当我知道我内心的不安和对这次体检的担忧,居然可以在血压计的曲线上表示出来时,这让我感到非常尴尬!于是,我努力想了一些开心的事。她又给我量了一次血压,然后说:“亲爱的,这就对了嘛!”换做是你,你是否也会因为身体检查的结果良好,但灵命检查的结果却不合格而困扰呢?

和睦的属灵测验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再来看一下第16节的一开始说了什么:

要彼此同心……

我似乎能听到那位帮我测血压的护士在说:“多想一些彼此的好和那些让彼此开心的时光。”这其实是非常好的神学!

 

其次,第二个短语是对公正的测验。

保罗在第16节的中间说:

……不要志气高大……

中文标准译本翻译为:……不要心高气傲……

保罗似乎预料到了每个人都会和他狡辩说:“拜托!保罗,我们可没有心高气傲。”所以他紧接着说:

……倒要俯就卑微的人……

如果说第一个测验问的问题是:“你是不是顽梗固执?”那么这个测验问的则是:“你是不是个势利眼?”你会与那些卑微的人来往吗?你会和一个与你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的人来往吗?换言之:

  • 职场白领会和蓝领来往吗?
  • 西班牙裔会与葡萄牙裔相处吗?
  • 中国人和台湾人会一起在教会服侍吗?
  • 黑人和白人会共用一本赞美诗集吗?
  • 医生和护士会在教会里一起欢笑吗?
  • 家庭教育人士和公立学校的校长会互相关心吗?
  • 商人和六个孩子的母亲会一起喝咖啡吗?
  • 年长的信徒会试图理解年轻的信徒吗?
  • 单身的信徒会感恩教会的婚姻特会吗?
  • 空巢老人会为那些单亲的父母祷告吗?
  • 敬拜团里的鼓手会感谢小提琴手吗?
  • 博士们会在查经班里接受一位辍学了的大学生的教导吗?

对此,保罗给了我们一个测验,那就是不要心高气傲;或者,用问题的形式来表达就是:你的生活是与他人隔绝的?还是会邀请他人参与其中呢?

 


在这间教会的第一批会众里,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北卡罗来纳州的女士,她在这个小镇住了一辈子。当她来我们教会时,我们的教会才成立了几个星期。她那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话不多,但慢慢地爱上了这间教会。

我去看望过她几次。她很少出门,就住在自己已经住了几十年的小房子里。那房子也不过七十多平方米,铺着光秃秃的木地板。每当我出现在她家门口时,她都会说:“传道人,快请进来!”然后她会吐掉嘴里嚼着的烟草,然后把假牙戴上。

在她回到天家与主同在之前,她一直都是我们教会早期的成员。当然了,我相信她现在肯定不再嚼烟草了,而且一定会有真正的牙齿。

而她就曾与一位IBM公司的高管、一位医生、一位曾在五角大楼(the Pentagon)为参谋长联席会议(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工作的秘书、一位机械师、一位油漆工、一位校园宣教士、一些家庭主妇、一些大学生和一大堆孩子,在一间教会里一同敬拜。

教会可不会有所偏袒,似乎只会吸引某个社会阶层或拥有某种生命轨迹的人。如今,大部分从神学院毕业的植堂者们被教导说,他们应当“锁定”他们的受众,“锁定”某个收入阶层,或者专门吸引上层社会,或者追求社会的某个阶层。说实话,这种教导真的很令人生厌!

我认为保罗说得已经很清楚了:“不要心高气傲,要与那些普通人来往。不要认为别人在你以下,或者不属于你的阶层。”

查克·施温道牧师(Chuck Swindoll)在他的一本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家附近的一些孩子们组建了一个小纸板俱乐部。这是他们聚会、玩耍和一起娱乐的地方。由于每个俱乐部都必须有会员规则,于是他们也制定了以下三条俱乐部规则:

  • 第一,所有的人都不能骄傲自大;
  • 第二,也不要表现得一无是处;
  • 第三,每个人都要中规中矩。

这就是罗马书12:16的精髓!
保罗似乎也在对信徒们说:

  • 第一,这里的每个人都不能耍大牌;
  • 第二,这里的每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
  • 第三,当你走进这个特殊的地方时,每个人都要表现得中规中矩。

这真的应该成为教会成员的新规则。

这么多年来,总有一些人会对我说一些“恭维”的话。比如,有人就曾对我说:“你就是那间教会的牧师?我听说那里的信徒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想法啊?
说实话,我并不想待在一个充满了“有头有脸”的信徒的教会里,我只想待在一个充满了被救赎了的“无名小卒”的教会里,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救主!

 


另外,罗马书12:16中的“卑微”,与马太福音11:29耶稣基督描述祂自己的“谦卑”,其实是一个词,祂在那里说:

我心里柔和谦卑……

保罗还在腓立比书2:7写道,我们的主: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

就好像我们的主把祂的椅子拉到仆人用餐的桌前,甘心乐意地拿起了一块“谦卑馅饼”,然后毫不犹豫地吃了起来。当我们仔细思考主耶稣的生平,我们会发现:

  • 祂并非出生于高贵的家庭。因此那时的人们才会疑惑地说: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马太福音13:55)
  • 祂没有特别的财产或财富。……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加福音9:58)。
  • 祂没有特殊的成长和受教育的经历。因此有人才会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翰福音1:46)。换句话说:“在那个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任何有趣的事情、也没有出过任何重要人物的破烂小镇上,能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 祂当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名声。人们认为祂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路加福音7:34)。
  • 祂没有特殊的体形和外貌。先知以赛亚形容祂“无佳形美容”(以赛亚书53:2)。
  • 祂也没有特殊的成功的人生记录。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以赛亚书53:3)。甚至可以说,祂的伙伴们也都在祂面临最大的危机时,无情地抛弃了祂。

请允许我用我自己的话来转述一下哥林多前书1:26-29的经文:

祂拣选了什么样的人作为祂的跟随者呢?祂并没有拣选那些精通世故的人,没有拣选许多出身高贵或者人脉广的人;相反的,基督拣选了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劳动者,那些在世俗体系中既不是中流砥柱、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人。祂拣选了那些被人瞧不起、不谙世事的普通人……教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人,因此,没有人可以自夸。

我想,这段经文的重点是:教会中没有所谓的贵族,也没有给所谓的上流人士特别保留的位置。教会应该是由普通人组成的团体。没有谁比谁更大或更小,大家都是一样的。

 

在罗马书12:16的第二个短语这里,我认为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保罗对“卑微”这个词的使用,事实上,这个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翻译和解释它。如果将这个词译为“中性词”,那么就可理解为“卑微或普通的事物”;但如果将这个词译为“阳性词”,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卑微或普通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这个词到底是指“事物”,还是指“人”。但在这节经文中,上下文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帮助。在仔细研究了这个经文的问题后,我相信神的灵有意让保罗写出这句模棱两可的经文。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同时以这两种方式进行理解了!

事实上,无论你从哪个方面进行理解,这都是对恩典的一个巨大的考验。

一个充满了恩典的信徒不会对教会里的普通事工嗤之以鼻。似乎他不屑于打扫和收拾孩子们活动过的房间,也不屑于给教堂的草地浇水。此外,一个充满了恩典的信徒也不会瞧不起其他的信徒。他不会趾高气昂地从一个他认为和他不是一个阶层的信徒身边走过。

无论是上面的哪一种情况,这种人在教会中都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因为这与恩典是背道而驰的。教会的主菜就是“谦卑馅饼”。如果你不愿意和仆人们一起吃,那你可能还没有培养出神子民应有的那种恩典的精神。

 

第三,第三个短语是对责任心的测验。

保罗在罗马书12:16的最后说:

……不要自以为聪明。

我用简单明了的话来总结一下这三个测验:

  • 第一个短语测验了我们的和睦,它的问题是:你是顽梗固执的人吗?
  • 第二个短语测验了我们的公正,它的问题是:你是冷漠的势力眼吗?
  • 第三个短语测验了我们的责任心,它的问题是:你是固步自封的人吗?

“不要自以为聪明”的另一种说法其实就是“不要固步自封”。而问题就在于,人天生就喜欢沉溺于自我之中,无法自拔!

保罗说:“不要自高自大。”而自高自大正是那些属世的人们或非信徒们所做的事,难道不是吗?他最伟大的想法都是关于他自己的,他最崇高的想法就是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他最宏伟的想法也都是围绕着他自己的。总之,在他自己的眼中,在他自己的臆想里,他就是最有智慧的。

在整本《圣经》中,只有保罗和所罗门说过这样的话。所罗门是这样说的:

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26:12)

然后在第16节,所罗门接着写道:

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是个懒汉,是个懒鬼,但如果有人向他提出质疑,要他负责任,那么他会比七个能言善辩的人加在一起还能说,为自己的懒惰狡辩。换言之,他不负责任!他已经固步自封了!不接受任何纠正和责备。

然而,圣灵却行了一个恩典的奇迹,把这个人的眼睛打开了,使他看到自己的罪和对救主的需要,他也将自己的信心寄托在耶稣基督的身上,祈求神的赦免和拯救。然后,他进入了教会,发现如果要让他的心意更新,需要发生巨大的转变!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告诉他要时刻保持高调和强势,但在教会里,他被告知:他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而且很可能总是不对的。因此,要坦诚、诚实,并且要负起责任。神设计了我们,按照神的设计,我们都需要彼此的建议和观点。因此,不妨学会自嘲,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两个最为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我们是愿意承担责任的:首先,当某人或某事揭露了你罪的本性时,你可以自嘲;其次,当你犯错时,你可以主动承认错误。这两点都不容易,但对我们总是有益的。

基督徒作家陶恕(A. W. Tozer)曾说:“永远不要害怕真诚的批评。如果批评者错了,你可以帮助他;如果你错了,他可以帮助你。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有人获得帮助!”

大家可能听过这句老话,事实上,有人在《花生漫画》(Peanuts)中对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说:“好吧,只要记住,你从失败中学到的,远比从成功中学到的更多。”

对此,查理·布朗回答说:“那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了!”

那么,你会承认吗?还是拒绝承认呢?

 

结论

最后,我再来问大家一次:

你是顽梗固执的人吗?

你是冷漠的势力眼吗?

你是固步自封的人吗?

这样的人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教会里,如果不是的话,保罗就不会给罗马的信徒写这封信了。

保罗实际上是在对我们所有的人说:“我强烈建议你们尝尝‘谦卑馅饼’的味道。和其他的仆人们一起坐到椅子上,尽情享用吧!因为它真的会让你成为充满恩典的信徒,能够为神所用。”

伟大的宣教士戴德生(Hudson Taylor),他在几个世纪前为中国奠定了福音的基础。他曾在某个场合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时常这么想,神一定是在寻找一个足够渺小和软弱的人,为祂所用……因此,祂找到了我。”

戴德生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要成为一个充满恩典的神的仆人,全然经历神的祝福;然后,成为神在其他人生命中的祝福。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