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tracking softwareweb statistics
是否偏离了靶心?

是否偏离了靶心?

經過 Stephen Davey
系列: 罗马书 (Romans)

是否偏离了靶心?

我宣誓效忠(第一部分)

罗马书13:1

 

引言

在我们国家的《效忠誓词》(Pledge of Allegiance)中,最开始的几行文字是由弗朗西斯·贝拉米(Francis Bellamy)于1892年撰写的。贝拉米是一位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一间浸信会教会的牧师。他深受一位亲戚的影响,这位亲戚曾在他的书中写道:只要人类能全心投入并团结一致,那么任何社会都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乌托邦”(utopia)。

这篇誓词最初是为了庆祝哥伦布(Columbus)成功抵达美洲的周年庆而撰写的。它最初被发表在一本儿童杂志上,旨在加强美国各州的团结,这篇誓词的内容是:

我谨宣誓效忠我的国旗,

以及其所代表之共和国,

未可分裂之一国,

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过了二十五年,人们越来越担心许多新移民并不知道“我的国旗”这个表述代表着什么。于是在1923年,这一誓词的开头又添上了“我谨宣誓效忠‘合众国’国旗”的字样。一年后,又改成“美利坚合众国”,因此,效忠誓词的内容变成了:

我谨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

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

未可分裂之一国,

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又过了三十年,为了将相信造物主存在的美国,与其他信奉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国家区分开来,美国的效忠誓词中又加上了“上帝之下的国度”这一表述。在这一表述获得批准被添加到效忠誓词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President Dwight D. Eisenhower)写道:“从今天起,在我们的学校里,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将在每个城镇、每个村庄以及每间教室里宣读这篇爱国誓词和公共祷文。”

请大家特别留意艾森豪威尔总统最后的那句话,换言之,在当时,这篇效忠誓词显然就是一篇“公共祷文”。

而现在,也就是在艾森豪威尔总统为新誓词喝彩的五十年后,这篇誓词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被激烈讨论的争议点,因为不可否认的,它既是一篇誓词和告白,也是一篇公共祷文,同时还是一种对神主权的宣告。但如果你是一位无神论者,那你可能并不想说这番话。

这就是迈克尔·纽多(Michael Newdow)挑战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州政府的原因,他是一位三年级学生的父亲,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反对加利福尼亚州允许学校老师带领他女儿在班上宣读效忠誓词。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the 9th U. S.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认同了他的观点,并宣布学校老师的这种行为是违宪的。

然而,在2004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又推翻了这一判决。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最高法院回避了有关“政教分离”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推翻了下级法院的这个判决,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三年级女生的父亲无权代表他的女儿说话,因为他目前与前妻就女儿的监护权尚有纠纷。因此,最高法院相当于非常巧妙地避开了效忠誓词所涉及到的有关“政教关系”的重要问题。

毫无疑问,我们如今就生活在一个“政教关系”遭受了严重侵蚀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不得不仔细地思考:当使徒保罗和彼得教导我们要敬虔、端正、平安地度日(提摩太前书2:1-2),要顺服作官的、掌权的(提多书3:1),而且还要顺服包括君王和臣宰在内的人的一切制度(彼得前书2:13-14)时,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有,当保罗在写罗马书13:1的经文时,他又是什么意思?保罗在罗马书13:1写道: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对于这节经文,我们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疑问:

  • 这段经文对于政府的角色和权威以及教会的角色和权威有什么样的暗示?
  • 国家和教会如何共存?
  • 二者各自有独特的角色和功用吗?显然,保罗认为即使是尼禄(Nero)管理下的政府也是神所命定的。
  • 我们该如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遵循这一真理的教导呢?

大家该不会认为我今天要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吧?

我想的是,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提出问题。事实上,我非常希望这些经文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挑战,能激发大家的批判思维能力,因而也能对我们所处的教会时代提出一些有益的问题。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以前的教授韩瑞克(Howard Hendricks)有一天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每一代人中,整个教会都会在某些方面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然后,他用手指着我们,接着问道:“那你们知道教会如今在哪些方面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深信教会如今偏离了靶心的一个方面,就是教会与政府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教会希望通过政治影响力来遏制道德败坏和邪恶的浪潮。

坦白来说,从我们国家的历史来看,我们似乎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国家对于政教关系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混乱和偏差。事实上,所谓的“政教分离墙”,也就是教会和国家应当彼此分离的说法,与我们那些开国元勋们的初衷毫无关系。

那些开国元勋们的本意,是保护教会不受国家的干预,比如,国家强迫教会接受某种形式的宗教信仰。然而,人们对于该修正案的解释却不是保护教会免受国家的干预,反而是把教会的影响力全部冲掉,其实就是逐渐清除任何有关宗教的表达。最后变成了“政教分离”,变成了“国家与神的分离”。

因此,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可以用宪法来捍卫某个人在更衣室里观看色情影片的权利,但却不能捍卫某个信徒在教室里读《圣经》的权利。就比如说,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一名小学女生被告知不能在校车上阅读《圣经》,因为这违反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现如今,美国宪法正在被严重地扭曲,用以维护各种属于人的权利。比如,人们有权说脏话,但却无权充满敬畏地向他人提及有关神的事。因此,当伊利诺伊州迪凯特市(Decatur, Illinois)的一位小学教师,在他们的拼音课本中发现了“神”(God)这个字时,他便有权命令班里那群七岁大的学生,把这个词涂黑。

而在这个有意回避神、凡事追求“政治正确”的社会中,唯一能带来改变的就是战争,或者是恐怖分子的袭击。当面临战争或恐怖分子的袭击时,似乎突然之间,美国两党的领袖们,从最有权势的到最没有权势的,都开始呼吁美国人向神祷告,并且还会向那些受难者的亲人们保证说,他们会一直为他们祷告。

可见,我们的国家对她与教会的关系以及她该如何与教会互动,深感困惑。

 

而另一方面,教会也有同样的困惑。我深信,更大的问题、更大的危险、更大的损失,并不在于我们这个不爱神和《圣经》的社会正在极速地堕落;更大的危险不在于价值观的侵蚀,不在于我们国家想要把神从教科书和法院中剔除出去,甚至也不在于我们的国家正朝着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方向滑去,正如波克(Bork)在其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比起社会从恩典中堕落,并且跌落到越来越大的邪恶之中,更为严重的,其实是教会的分心,是教会资源、人力和目标偏离了靶心。

教会已经丢失了她起初的爱。现如今,教会似乎认为,一次只让一个人成为门徒,这是远远不够的,太慢了!就好像耶稣基督本人就是一个失败者一样,因为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只有十一个男人和少数几个女人相信了祂所说的话。如果祂在如今的时代出去植堂或宣教,那么按照祂的速度和效率,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个无比失败的事工人员。

可见,在与国家的关系方面,在对当今社会问题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方面,教会也已经无比混乱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信徒而言,最大的损失就在于教会的观念和目标,似乎教会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强大的美国就等于强大的教会;保守派在某种层面上的胜利就等于基督徒群体的胜利;教会如果想要产生属灵的影响力,那么就必须要遵循社会的道德文化。

作为教会,我们是否真的忘了,我们与社会的关系不是改造它,而是救赎它,一次一个人地救赎。还有,在我们大力推行和高举道德行动主义时,我们是否也忘记了,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同时死亡时,他们跌入地狱的速度是一模一样的!

罗马书第二章早就把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宣告出来了,那就是:对于那些宗教人士和道德高尚的人士而言,他们和罗马书第一章中蔑视神、喜爱堕落的人一样,最终都会走向地狱,并无区别。

因此,弟兄姊妹们,教会的使命不是让坏人变好,或者让好人变得更好;我们的使命不是道德的改造,而是属灵的重塑。政治永远无法达成这一目标。任何国家也不具备实现持久变革的能力。只有福音才能带来全新的本性。法院也无法实现属灵的变革。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教会在禁酒运动(prohibition)中的参与和努力。在这一运动中,许多杰出的教会人士做出了卓绝的努力,包括许多女性、牧师和基督教领袖,他们成功取缔了商品酒的销售。然而,这却为犯罪组织开辟了一个空子,通过倒卖酒,他们攫取了巨额利润。公众舆论最终倒戈,教会损失惨重。

我接下来要说的这番话可能会让大家感到震惊。事实上,如果我生活在两百年前,接下来的这番话也一定会让当时的信徒感到震惊,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说:教会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让饮酒非法化,当然了,如果我们国家真的这样做了,那我会非常高兴。但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教会的使命、精力和投资都不是为了清除社会当中的罪恶,而是为了向这个社会传福音。

想想看,如果:

  • 同性恋非法化了;
  • 堕胎被禁止了;
  • 婚外性行为变得不可接受;
  • 教室里重新允许祷告;
  • 法庭里也重新挂上了“十诫”。

然后呢?人们会自动上天堂吗?教会的大使命会自动得以推进吗?

假如我们真的能把时钟拨到过去的那段美好时光,在那时,人们有着共同的道德底线,对神有基本的敬畏,对绝对真理也有基本的支持。在那时,人们会因为犯奸淫而感到尴尬,会把那些异常的性冲动和性行为隐藏起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松一口气吗?

假如我们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可以“为所欲为”;假如基于福音的辅导是唯一可被接受的辅导形式;假如我们所关心的每一项立法,最终都以对我们有利的方式得到通过,那时又会怎样呢?我们会为此擦干额头上的汗珠,不再需要来回辛勤地奔波了吗?我相信如今的教会肯定喜欢让上面这些假设成为现实,因为教会整体已经忘记了我们争战的本质。是的,我们是在为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奔波劳累,但却偏离了靶心,没能聚焦到正确的事业上。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关心当今社会都在做些什么!既然我们拥有当前所拥有的自由,那我们一有机会就要投票反对各样的邪恶。当法庭尊重并高举道德上的纯净时,我们也应该为此欢欣鼓舞。同时,对于那些被神呼召进入公职的人来说,你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框架,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并影响你周围的人,就像一个大学生应当努力以他属天的生命去影响他的室友一样。

当前,教会拥有巨大的特权。然而,“特权”(privilege)并不是“专权”(prerogative)。但似乎美国教会已经把享有特权变成了最终的目的。

 

好了,请允许我继续向大家介绍罗马书第十三章的内容。事实上,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今天聚会后,你们可能记住的只有这么一点:我们可以把一头猪带回家,给它洗澡,戴上一个蝴蝶结,然后感叹它闻起来有多香。我们甚至可以对它说:“猪先生,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啊!”猪先生可能会咕哝着表示同意。然而,当你带着猪先生出去散步,突然路过了一个泥坑时,它还是会高高地跳起,然后一头扎进泥坑里,不是吗?

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只是清洁了猪的外在,却没有清洁它的内里;我们可以改变它的处境,却改变不了它的本性;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家,但却无法改变它的内心。

这就是当今教会所面对的偏离靶心的问题。教会似乎接受了这么一种逻辑:如果我们一直能让“鸡奸”,也就是同性恋行为非法化,那我们就取得了胜利。

但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胜利。胜利并不是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的行为,除非我们首先能让这个社会对耶稣基督是谁,以及对祂是如何带来了改变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换言之,属灵的改变不是由外而内的,而是由内而外的。

事实上,我们希望华盛顿特区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改变,与我们希望那个坐在隔壁工位上的同事发生的转变是一样的,就是藉着耶稣基督救赎的福音和十字架来改变他们的心灵,这样,他们的选举决定和道德的标准,他们日常的言语和生命的目标,都会因为神那深入人心并且可以改变生命的话语而被更新,从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当保罗走进古代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也就是哥林多城时,那是一个无比邪恶和堕落的城市,以至于如果你想说一个女人“放荡”,那你就可以说她是一个“哥林多女孩”。甚至可以这么说,哥林多教会就是由一些之前的贪污犯、同性恋者、奸淫者、拜偶像者和酗酒者所组成的(哥林多前书第六章)。

然而,在哥林多城,保罗从未发起过一场“净化城市道德”的运动,他也从未组织那里的选民让亲基督徒的人物担任政府要职。毫无疑问,当时的基督徒们肯定也会对哥林多城泛滥的色情、卖淫、赌博、奸淫、同性恋、拜偶像以及其他各样的罪行颇有怨言。然而,他们的使命不是清理哥林多城,而是向那里的人们传讲福音,使他们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

保罗还会给一些在凯撒家中担任要职的官员写信,但他在信中没有写下一句诋毁或中伤凯撒的话。他可不会犯狄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犯下的错误,当然了,狄特里希·朋霍费尔是效法了彼得的做法,就是拔出剑来,与其他人密谋如何暗杀阿道夫·希特勒(Adolph Hitler)。但保罗在信中只字未提任何推翻罗马政府的阴谋。

 

弟兄姊妹们,在所有写给新约教会的新约书信中,我找不到任何关于发动一场文化战争的内容和提议。

而彼得当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客西马尼园里,彼得认定耶稣基督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兵丁即将逮捕并抓走一个无辜的人,这个人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于是,彼得拔出了他的什么?对了!他的剑!他其实是在说:“我要用他们对付我们的武器来抵抗这种社会的退步。”换句话说,彼得其实是在以剑对剑,以政治力量对抗政治力量。

彼得手起刀落,一个人的一只耳朵掉在了地上。我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个时刻的寂静。然后,耶稣基督伸出手来,治好了那个人的耳朵。耶稣让那个人的疼痛立刻消失了,而那个人接下来要给耶稣带来巨大的痛楚。然后,耶稣看着彼得说:“难道你忘了,只要我愿意,我随时可以召集十二营多的天使来吗?”(马太福音26:53)

耶稣其实是在说:“彼得,如果我真的想用他们的武器来对抗他们,那我只需要弹一下手指,就可以召集七万二千名天使到我身边。”

当保罗给罗马信徒写信时,没有任何记录表明在罗马的元老院里有基督徒。没有任何的基督徒政治游说团体,没有监督委员会来确保基督徒的利益得到了关注,同时也没有哪个法庭可以解决对基督徒的虚假指控。事实上,当蛮族人袭击罗马时,罗马人甚至认为这都是基督徒的错,接着加剧了对基督徒的迫害。

而当保罗书写罗马书时,他并没有提及、更不用说鼓励信徒推翻尼禄皇帝残暴的统治;相反,他写下了一些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比困惑和震惊的经文。

 

罗马书13:1的两则宣言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三章。保罗在罗马书13:1明确提出了两则宣言。

首先,顺服地方政权是神的命令。

保罗在罗马书13:1写道: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

这可不是一个建议,而是明确的命令。

当然了,当政府要求我们做一些明确违反了神命令的事情时,有其他相关的经文会教导我们该怎么做。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可能会和当时的使徒们一样,当他们被责令停止传福音时,他们并没有照做。

 

其次,政府机构是神所创造和设立的。

保罗在第1节继续写道:

……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我们将深入探讨保罗的意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保罗说的是当时的尼禄和罗马,以及那时由偶像崇拜者们支撑起来的无神论的社会,这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罗马书13:1的思考

对于罗马书13:1的教导,我想提出以下六点思考:

第一,无论政府对福音的反应如何,基督徒都要遵守政府的民事法律。

第二,我们不应持有这么一种观点,就是道德高尚的政府或国家是教会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当保罗在写这封寄给罗马信徒的信时,罗马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最为堕落的程度。没有任何的性规范,异性恋被认为是迂腐老旧的,罗马皇帝公开娶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恋童癖、通奸和偶像崇拜猖獗泛滥。

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主耶稣决定建立祂活泼的教会,而且教会也茁壮兴旺地发展了起来。

第三,教会不一定要有影响力和自由才能对主忠心!

事实上,中国教会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正在令整个自由世界为之震惊!

第四,神并没有命令我们与文化上的不道德作斗争,甚至不要期待这种不道德的现象会逐渐减少,而是要我们彰显出属天的纯洁。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灯塔从未平息过风暴,从未改变过飓风的方向,也从未平息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教会也是一样的,教会就是灯塔。在整个社会最为黑暗的时候,我们要发出最为耀眼明亮的光芒。

第五,《圣经》从未告诉我们既要依靠神,又要寄希望于社会趋势的扭转。

一旦我们相信并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解除教会使人成为基督门徒的目标和使命,会专注于给这个社会“洗个澡”,在它的脖子上打个蝴蝶结,然后试着对它说:“看,这不是很好吗?”

当十诫被取下来时,教会反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让世俗法庭容纳“十诫”这件事上。但其实每个头脑正常的人都知道他们本应这样做,因为神的律法本就是我们司法制度的基础。然而,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堕落到了不再需要“十诫”的地步了呢?事实上,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有一些在基督里心里善良的弟兄姊妹可能会说:“我们必须在法庭上保留十诫,否则我们在这场‘文化战争’中就失败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说有哪节经文可以帮助信徒重新拾起大使命,我想就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这节经文了。我们来听听保罗给提摩太写了什么,那时的提摩太是一位年轻的牧师,正在努力让教会在世俗的洪流中稳步前行。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1-3对他说: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

在保罗对提摩太的教导中,我们找不到丝毫有关反抗的建议,比如我们应该使用政府对付我们的武器来对付政府;用权力对抗权力;用联盟、抵制运动、静坐、游行等方式阻止社会堕落的潮流。大家要记住,我们的武器不是属世的。《圣经》从未告诉我们要行使政治权力或者要获得某种政治要职。

 

我们回溯一下教会的历史吧。当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把基督教设立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宗教时,洗礼居然变成了政治正确的一件事,而且对教会的忠诚也被视为理所应当。结果怎么样了呢?教会开始出现各样的腐败和堕落,就像她之前试图要改变的那个世界一样。

事实上,神并没有呼召教会来取代、修复或者复兴地上的政权。根据罗马书第十三章的教导,我们稍后也会详细地看到这一点,神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立了地上的政府;同时,神又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设立了教会。换言之,设立地上政府的目的是一样,设立教会的目的是另一样,二者截然不同。

然而,我们在罗马书13:1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真理:神是万国的主宰。耶稣基督掌管着万国万邦,不是在将来的某一天,而是现在就在掌管着!关于这一点,保罗在向雅典人传道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他在使徒行传17:26说: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换句话说,是神亲自创造出了他们的疆界、边界、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民族存续的时间。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一点仍没有改变。神可没有在天堂为美国的未来扼腕叹息,为中东的动荡局势捏一把汗,为俄罗斯无处不在的威胁感到担忧,或者为中国日益增长的敌对态度感到不安。祂可不会猜测哪个国家下一步会做些什么。神也不会寄希望于美国最高法院能保护教会。

难道我们忘记了,神是万国万邦的主宰吗?神从未被选举过!祂也不会在短期内继续连任!因为从起初到最后,祂掌权!

我们是天国的子民,是属于即将到来的君王的王室成员。然而,从罗马书13:1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属于哪个国家,我们都应该成为那里的模范公民,都应该为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祷告,作光作盐,在黑暗中发光,并且要激发人们对神的渴慕。

事实上,保罗就曾告诉我们说:

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

因此,我们最终完全效忠的是天国。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效忠我们的国家了?当然不是。事实上,效忠誓词仍然保留了祷文的性质和内容,我建议你尽可能多地用它来宣誓,尤其是当你读到“上帝之下的国度”时,请大声点!但请记得,我们最终效忠的是另一个天上的国。

当保罗在写给腓立比信徒的信中说他们的公民权在天上时,他使用了这个希腊词“politeuma”来表示公民权。实际上,我们所熟悉的“政治”(politics)一词就是由这个希腊词衍生出来的。因此,保罗实际上是在说,我们的政治在天上。我们应当在地上为天上神福音的事业来回游说。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监督委员会在天上。因此,我们要以天国使者的身份说话和行事。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信中就提醒了他们这一点,他在哥林多后书5:20写道: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

那么,我们作为基督使者的任务是什么呢?

……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保罗在这里鼓励我们,要完全以救赎为目的。如果人心被神的灵改变了,那么思维方式就会改变,目标就会改变,政策就会改变,最后,整个国家也会受到福音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由内而外的改变!

如果我们确实这样做了,那么在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里,在这个一心想要淹没教会并将其摧毁的世界中……如果我们真的稳固在磐石上,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像是紧紧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那样行事为人。

 

如今就是教会回到教会本分的时候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不能参与政治,如果那是神呼召你进入的领域,就像古时的但以理一样,那就要在那个政府机构中为神的荣耀发声!

在但以理的政治生涯中,两位外邦国王向以色列神的荣耀俯首敬拜。三个政权都深受但以理品格的影响。他没有诋毁大流士,也没有密谋推翻尼布甲尼撒,更没有鼓动希伯来人反对伯沙撒亵渎属神的圣物的行为。

他为神发光了!神也选择祝福但以理所发挥的影响力,甚至包括把他扔进狮子坑里。

然而,请不要忽视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在但以理发挥属神的影响力时,神还是选择终结了每一个王国和每一个政权,即使有两位国王也信靠了但以理所信的神,但他们的统治还是终结了。事实上,但以理预言的一个基本信息是:在我们进入主和救主耶稣基督的国度之前,地上的国度都将消失。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而是与黑暗的统治者争战;我们的争战也不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而是属灵层面的。

 

如果有谁还没有弄清楚,那让我用下面的方式来说明,这也是我对罗马书第十三章的第六点,也是最后一点思考。

第六,神并没有呼召我们去拯救美国,就像神没有呼召保罗去拯救罗马,没有呼召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去拯救德国,没有呼召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去拯救英国一样。神并没有呼召我们去拯救美国,而是呼召我们去拯救那些在罪中迷失的美国人!

作为一个国家,美国终有灭亡的一天,但天国永远都不会灭亡。

奥古斯丁(Augustine)曾提醒我们说:当神再造一个新天新地时,人类之城终将被摧毁……但上帝之城将永远长存。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教会的使命一直都是:通过神所允许的各种途径进入人类之城,然后为上帝之城栽培门徒。换言之,要“给他们施洗,教导他们遵守耶稣基督所吩咐我们的一切”(马太福音28:19-20)。如今就是教会要再次回到神所托付的大使命中,并且要以此为乐的时候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拥有世人所没有的武器,我们拥有地上的政权无法想象的能力,我们拥有战胜死亡的能力,我们拥有战胜坟墓和地狱的能力。总之,住在我们里面的那一位,要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大!

在风暴中,我们稳稳站在磐石之上。因此,我们不要再表现得好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脚下的磐石好像马上就要沉没了一样。任凭黑暗的势力如何猖獗,耶稣基督的教会永不沉没,正如马太福音16:18所说的:

……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大家要记得,我们是大君王的使者,奉差遣向世人介绍真正的福音,因为这是真正属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马书1:16)。

因此,不要偏离靶心!让我们赶紧回到教会的本分中!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