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tracking softwareweb statistics
三种彻底的拒绝

三种彻底的拒绝

經過 Stephen Davey
系列: 罗马书 (Romans)

三种彻底的拒绝

神圣的痴迷(第一部分)

罗马书15:14

 

引言

一百七十年前,苏格兰(Scotland)曾出现过一个人,他被全世界的基督徒视为光辉典范。他的名字叫罗伯特·默里·麦凯恩(Robert Murray McCheyne)。

1836年,年仅23岁的麦凯恩开始担任牧师。然而,他只服侍了六年,就在他二十九岁时死于一场伤寒疫情。在那时,他对基督的火热已经在他的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对圣洁生活的热情几乎成了一段传奇。他的讲道集和著作传遍了整个苏格兰,影响了数以千计的人,使他们也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耶稣基督。

如果你曾读过罗伯特·默里·麦凯恩的生平,你也会觉得这个人对神家的事情非常投入,甚至可以说“痴迷”。简而言之,他:

  • 痴迷于神的荣耀;
  • 痴迷于福音的传扬;
  • 痴迷于基督的恩典。

在一次演讲中,麦凯恩讲出了下面这番话,挑战信徒过一种与他一样的生活,也就是把那些属神的事物视为生命的优先事项。他说:

请记住,你们是神手中的利剑,是祂的工具,是祂拣选的器皿,要承受祂的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器皿的洁净程度决定了它成功的程度。神要大大祝福的不是伟大的恩赐,而是更多地拥有耶稣基督的形象和样式。圣洁的基督徒是神手中令人敬畏的武器。-

如果说有什么词语最能描述使徒保罗的心灵和生命,我认为“圣洁的痴迷”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与罗伯特·默里·麦凯恩一样,保罗也痴迷于神的荣耀、神的福音和神的恩典。不仅如此,他总是挑战神手中的工具,也就是挑战信徒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他们生命的目的。

在罗马书第十五章中,使徒保罗一改自己的写作风格,这可能是在告诉我们,写到这里,他要开始收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写完了。事实上,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他和大多数讲员一样,总是说:“好了,最后一点……”,但我们都知道,离真正的最后还很远!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保罗在这封信中的教导至此就结束了。不过在罗马书15:14,保罗确实开始书写他的结束语,这段结束语非常个人化,充满了激情,也发人深省。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五章。我们一起来看看保罗在罗马书15:14是如何书写这段结束语的:

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

保罗居然在赞扬他们。这在保罗所写的书信中是非常罕见的,他写给罗马信徒的书信居然没有一句责备。这和他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截然不同。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说他们是“不成熟的婴孩,连最基本的真理教导都无法接受”(哥林多前书3:1-2)。

罗马书也不同于希伯来书的作者所写的书信。希伯来书的作者把分散在各地的信徒称为“不善于聆听和学习迟钝的人”(希伯来书5:11-13)。但保罗没有责备罗马信徒,而是完全赞扬了这些住在罗马的信徒。他写道:“我深信你们是这样的一群人……”:

  • 有品格(满有良善);
  • 有信念(充足了诸般的知识);
  • 有能力(能彼此劝戒)。

在今天的讲道中,我想把这三个词反过来,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它们。我想提出“三种拒绝”,每一个渴望成为神手中令人敬畏的武器的信徒都应当活出这“三种拒绝”:

  • 一个有品格的信徒,拒绝成为恶人或坏人;
  • 一个有信念的信徒,拒绝在相对主义的洪流中随波逐流;
  • 一个有能力劝戒的信徒,拒绝忽视他人。

对于那些真正痴迷于圣洁生活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既会说“不!”,也会说“是!”。换言之,圣洁的生活既要拒绝错误的事物,也要接受正确的事物。事实上,无论是保罗那个时代,还是我们如今所在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彻底地拒绝那些错误的事物。

罗马信徒当时生活的环境,就像一世纪的剧作家塞内加(Seneca)所说的一样,完全是“罪恶的污水池”。这指的就是罗马帝国的首都,也就是保罗这封书信的目的地。当时罗马社会的不道德行为罄竹难书。从双性恋到兽交居然都受到人们的称赞。

罗马的最高政治领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恋童癖者。堕胎也是罗马人司空见惯的行为。没人要的孩子被丢在门口,被野兽叼走、吃掉,或者最为糟糕的是,这些弃婴被人抱走,这些掠夺者会抚养这些孩子长大,然后把他们变成雏妓。在当时的罗马,结婚并保持忠诚的婚姻关系被哲学家们嘲笑为假正经和愚蠢。

保罗那个时代的宗教崇拜场所是“万神殿”,但这些神明和人类一样邪恶和弱小。他们的主神实际上就是人的肉体。在当时,毒品也泛滥成灾,以至于当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人们才放弃了那些能致幻的毒品。如果说哪个时代的人们最需要学习拒绝堕落、不道德、迷信、毒品、性放纵和酗酒等恶习,那就是当时的罗马,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

为了追求圣洁的生活,当时的罗马信徒如何彻底地拒绝,如今的基督徒也应该彻底地拒绝。如果一个基督徒要有像保罗和当时罗马信徒那样“神圣的痴迷”,即对圣洁的事物充满了热情、专注、定睛、痴迷和狂热,那就必须彻底地拒绝一切罪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圣洁的生活。

 

彻底拒绝平庸

首先,信徒必须彻底拒绝平庸。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基督徒应该以善行作为特征。

请大家再来看一下罗马书15:14前半节的经文,来看保罗是如何描述信徒的:

……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

这里的希腊词“满有”,也被用来形容海绵充满液体时的样子。当海绵被挤压时,无论里面的东西是什么,都会流出来。因此,保罗实际上是在说:“基督徒们,当生活挤压你们时,你们流出来的,应当是良善。”这指的是我们生命中所积蓄的良善。

另外,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节经文中的“良善”也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当信徒降服于圣灵内在的“改造工程”时,圣灵的果子就会出现: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加拉太书5:22)

因为神是全然、绝对良善的(马太福音19:17),因此,当我们成长为基督的样式时,良善也应该能从我们的生命中被挤压出来。

良善是基督借着圣灵在我们里面所做的工。这意味着:良善不是我们自己鼓捣出来的,也不是我们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也不是新年的愿景,更不是对不间断地参加教会聚会和主日学的奖励。良善是一项“改造工程”,是制造一颗圣洁的心。

借用一个当下非常流行的说法,良善是一种“极端改造”的结果,在这种改造中,当你降服于圣灵时,圣灵会将一切推倒重建。人们会对一个在圣灵“重建大工”下的人说,“这是一个好男人”,或者“这是一个好女人。”好像这么称赞一个人变得越来越罕见了,不是吗?

 

许多年前,马克·吐温(Mark Twain)略带嘲讽意味地说:“永远做正确的事。这会让一些人满意,但会让所有人震惊。”

几年前,芝加哥(Chicago)的《每日先驱报》(Daily Herald)刊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不小心丢钱的事。婚宴结束后,这对新婚夫妇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蜜月旅行,他们把一个日历大小的黑色拉链箱放在了车顶。箱子里装着他们所有的结婚礼金和父母赠送的一些现金。然而,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这个箱子却不翼而飞了。

就在这份报纸刊登了这则新闻的两天后,他们又刊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为《谁捡到就是谁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Finders Keepers? Not Everyone Believes It)。原来,一个失业的郊区居民戴维·伊(David Yi)捡到了那个装有一万两千美元的黑色箱子。尽管他失业了,而且债台高筑,但他还是找到了那对新婚夫妇,并把钱还给了他们。此事见报后,大卫收到了大量的工作邀请!由于每年都有数以十亿计的员工盗窃事件,拾金不昧的大卫收到这么多的工作邀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良善是如此的罕见,以至于当它出现时,我们都会感到惊讶,而且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今日美国》(USA Today)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每两名员工中就有一名承认自己有某种形式的不道德或违法行为。这可能是在质量把控上偷工减料、隐瞒事故、谎报病假或欺骗客户等。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二世纪生活在加利利(Galilee)的游斯丁(Justin Martyr)对耶稣基督作为木匠的工作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论述。我想我们都知道,在三十岁之前,主耶稣一直是个木匠,后来才开始传道。游斯丁曾写道:“说不定七十五年后,那里的农民仍在使用耶稣基督制造的质量良好的犁和牛轭!”

良善不一定体现在教会里,也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总之就是拒绝平庸。

如果大家有时间,不妨在新约圣经中查考一下“良善”或“善”这样的词,来深刻地感受一下神是如何迫切地想看到祂的儿女们在品格、职业、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中,表现出卓越的品质。保罗在罗马书12:9就说,我们应该:

……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事实上这是语气非常强烈的一句话。换言之,我们要鄙视罪,要紧紧地抓住善。

在罗马书13:3中,保罗两次挑战信徒,无论是作为地上的公民还是天国的子民,总要行善。保罗还在加拉太书6:9鼓励加拉太的信徒说: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

大家觉得保罗为什么要写“行善不可丧志”这句话呢?这是因为我们行善很容易丧志。行善并不会自动带来感谢卡、感谢信、升职或奖金。

当你那个懒散、狡诈的同事被评为“月度最佳员工”时,你可能会感到很灰心,甚至怨恨。因为你一直都在辛勤地工作,不仅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甚至还帮那位懒散的最佳员工完成了他的任务,但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荣誉。

 

我自己就在大学期间亲身体会到了工作过于努力的危害。那时我和几个朋友在一条装配线上工作,生产微波炉。我在流水线上要做的,就是把两个金属腿安装到一个小电机上,然后把一个塑料风扇固定到电机上,就是用来冷却微波炉的内部小风扇。当我制作完成后,我就要把它交给流水线上离我只有几米的另一个工人,然后我再开始制作下一个。在我之前被分配到这个岗位的人,他在单位时间里只能组装好几个,所以我一开始还担心这可能很难。然而,在我工作了三个小时后,我身边就堆满了一箱箱做好的零件,准备就绪。我把其中的一箱拉到了流水线旁,这样我旁边的工人只需伸手进去,就可以继续后面的工作了。

我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吧!”

事实上,这真的太简单了,以至于变得非常无聊。然而,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在我之前的那个人希望这份工作看起来很难,这样他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总之,他想要无聊,他就是为了无聊而活着。

而我天真地跳到生产线上,尽我所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但过了几天后,我发现我似乎惹恼了我正在帮助的那个人,因为我正在扰乱他的“平庸文化”。终于,一个人低声对我说:“你到底想干什么呀?你想让大家都难堪吗?”

被我抢了位置的那个人,对我的无心之举简直怒不可遏。一周后,工头给我安排了制作微波炉门的任务,解决了装配线工人的“众怒”。这可是整条生产线上最难的一个位置,一个人几乎无法应付得来。

也许加拉太书6:9的经文正适用于我们: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

想想看,当你因为行善而受到惩罚时,当你因为不说谎而失去客户时,当你因为诚实而被人取笑时,当你因为不肯降低标准而失去一段关系时,你怎么能不灰心丧志呢?

事实上,保罗对加拉太信徒所说的下一句话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可以不灰心丧志: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保罗也在以弗所书4:28说:

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不要偷公司的东西。而对于那些从事销售业务的信徒来说,就是不要再骗人了!不要再像世人一样做生意了!我和大家都很清楚,人们总是相信各种各样的事。如果你极力劝说但他们还是误信了推销的那套说辞,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错了,因为他们缺乏辨别能力!

对于热衷于圣洁生活的信徒来说,满有良善并不是一个小承诺,而是不随意做决定。不欺诈,不利用他人,不会不诚实,也不会偷工减料。事实上,耶稣基督本身就是标准,使徒行传10:38写道:

他周流四方,行善事……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主耶稣制造出一副犁或轭,那祂一定会让它经久耐用。根据马太福音25:23的教导,有一天,主耶稣会亲自坐在审判台上。在那里,祂会称赞那些以祂的品格为榜样效法祂的人,说:

……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痴迷于圣洁生活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完全地拒绝平庸。

 

彻底拒绝懒惰

保罗说的第二句话表明:基督徒也必须彻底拒绝懒惰。我们再来看一下罗马书15:14的经文:

……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

如果说拒绝平庸意味着我们是以属天的品格为标志,那么第二个短语则意味着我们是以信念为标志。

请大家不要误解保罗的意思。当他说罗马信徒被各种知识充满时,他并不是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也不是说他们已经没什么可学的了。保罗的意思是:他们拥有与基督同行所需的一切知识。

事实上,保罗马上就在下一节经文中说,他们只需要明白这封书信里面的真理,这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使徒的教导。很可能这封书信就是通过保罗教导过的信徒送到罗马的。

保罗赞扬了这些罗马信徒的开放性、受教的心和对学习属神事物的热情。他们同样痴迷于神话语的真理。即使他们被各样的异教邪说、相对主义、偶像崇拜、不道德和堕落所包围着,但他们的首要问题总是:圣经是怎么说的?难怪保罗在罗马书的第一章就写下了这样令人惊叹的赞美之词:

……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罗马书1:8)

盼望我们每一个信徒都能变得像罗马的信徒一样!还有比我们如今的世代更需要清晰的福音和对神真理的确信吗?

《世界杂志》(World Magazine)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两位研究人员,与全美的“青少年与宗教研究”(Study of Youth and Religion)进行了一次合作调研。他们调查了 三千名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状况,并将他们的调研结果写在了一本书里。他们用以下五句话概括了青少年的信仰观:

第一,有一位神存在,祂创造了世界并规定了这个世界的秩序,但祂只是看着地球上的人类生活。

第二,正如圣经和世界上大多数宗教所教导的那样,这位神希望人们彼此友善和公平。

第三,除非人需要祂来解决问题,否则这位神不需要参与任何人的生活。

第四,生命的核心目标是快乐和自我感觉良好。

第五,好人死后会上天堂。

作为一名基督徒,专栏作家吉恩·爱德华·维斯(Gene Edward Veith)在总结这些调研结果时说:

即使是不信主的研究人员也认识到了,这几种说法与真正的基督信仰大相径庭,这里没有罪、审判、救赎,甚至连耶稣基督都没有提。他们有的只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宗教,以及一个什么都漠不关心的神。

 

就在这周,又有一本杂志送到了我家,里面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哈里斯组织(Harris organization)进行的另一项调查。调查发现,96%自称是基督徒的成年人,都相信耶稣基督真的从死里复活。

大家先不要急着对这组统计数字感到兴奋,同样的这群人,有50%的人相信鬼魂的存在,27%的人通过阅读星座运势来了解每天的走向,21%的人相信他们在转世投胎前,也就是在前世是某个人、事、物。

难怪保罗在提摩太后书2:15说: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事实上,当我们把圣经丢在一边时,我们其实就丢弃了我们的舵、桨、救生衣和指南针。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16-17写道:

  •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也就是说,圣经都是神的气息;
  • 于教训是有益的,也就是教导我们所相信的真理;
  • 于督责是有益的,也就是告诉你哪里错了;
  • 于使人归正是有益的,也就是告诉你哪里是对的;
  • 与教导人学义是有益的,也就是帮助你做正确的事;
  • 叫属神的人,也就是信徒;
  • 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在希腊语中,“预备”一词通常是指一艘船在启航前装满了物资。这个词也用来形容旅行开始前装满了所有必需品的马车。换句话说:“要把圣经装进你的马车里,放在你的船上,背在你的背包里,这样,当你踏上人生旅途时,你就会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好了,我得加快速度了。让我再补充一点,在罗马书15:14中,保罗说的不一定是智力上的知识,或者圣经中的事实。在这节经文中,他所使用的“知识”一词的意思是“将你所知道的应用出来,或者通过应用和经验来知道。”

保罗在腓立比书3:10写道: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想:“难道保罗不是一个信徒吗?难道他不知道基督是他个人的救主吗?”他当然是真信徒,他当然也知道基督是他个人的救主!但他在这里使用了同一个词,“ginosko”,这个词就意味着:他对基督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理智的层面,而且是顺服的应用。

保罗其实是在说:“我想认识基督的生命,不只是通过命题式的真理,更要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会。”这就是一个仔细研读神话语的信徒,也是使徒雅各所说的:

……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书1:22)

对于那些真正行道的人,雅各接着说:

……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各书1:25)

这常常让我想起一家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故事。他因为有紧急业务要出差,没时间在离开前与他的主要领导或任何员工见面。因此,在出国的飞机上,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告诉他的员工,他将离开一段时间,在他离开期间,他们要完成一些事情。他一去就是六个月。

六个月后,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这位首席执行官回来了。当他把车停在公司的停车场时,他立刻注意到了公司大楼旁边杂草丛生。他记得他在信中留下了关于维护园艺景观的指示。当他走进公司的接待区时,又立刻注意到了座椅上积满的灰尘。看到他来了,公司的接待员迅速收起了她的指甲锉,坐直了身子说:“早上好,先生。”

他从接待员的身边走过,径直走进仓库,有几名员工在仓库里摆了一张乒乓球桌。生产设备静悄悄的,员工们似乎正在开派对。不过,当他们看到公司CEO回来后,就都停了下来,向他走去。他不可置信地问这些员工说:“我记得我想让你们完成一些工作,但设备都是静悄悄的,外面杂草丛生,你们也都在玩耍,而不是工作和联络市场。你们是没收到我的信吗?”

员工们回答说:“哦,那封信啊!我们都收到了!我们还给每个员工都复印了一份,大家都请了一整天的假来读这封信。天哪!这封信简直太好了!太棒了!事实上,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员工小组,每周聚会讨论这封信的内容。有些员工甚至把信中的部分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写得真是太好了!”

然后,在这位首席执行官的怒视下,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问他们说:“那你们按我在信中告诉你们的去做了吗?”

员工低声回答说:“还没有,先生。你看,我们还在研究这封信的内容呢……”

保罗之所以赞扬罗马信徒,就是因为他们拒绝了这种分裂、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他赞扬了他们拒绝懒惰,拒绝以下几种错误的倾向:

  • 研究真理,但从不实践真理;
  • 分解圣经,但从不应用圣经;
  • 读神的话,却不在生活中使神的话重现。

我们当然要深入研读圣经,只不过要确保你能“浮出水面”。如果人们都看不到你把对神话语深入的研究转化为神话语真理的彰显,又有什么益处呢?

因此,要拒绝平庸,拒绝懒惰,除此以外,还有最后一点。

 

彻底拒绝冷漠

第三点就是:那些痴迷于追求圣洁生活的基督徒,会彻底拒绝冷漠。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罗马书15:14的经文:

……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

“劝戒”的希腊词是“noutheteo”,由此衍生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劝勉”(nouthetic)一词。杰·亚当斯(Jay Adams)在其名为《成功的辅导》(Competent to Counsel)一书中普及了“劝诫辅导”(nouthetic counseling)的概念,也就是圣经辅导。顾名思义,这本书的核心意思就是:“(信徒)能够彼此提供辅导”。

“Noutheteo”是一个复合希腊词,由“nous”和“tithemi”组成,其中,“nous”的意思是“心灵或智力”,“tithemi”的意思是“放置”。当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这个合成词的意思就是:向某人的头脑或心智传递某种东西,从而纠正他们的错误。这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让我在你的脑子里放点东西。”

在保罗的书信中,“教导和劝戒”这两个词经常同时出现。比如,在歌罗西书3:16,保罗就告诉信徒要:

……彼此教导,互相劝戒……

“教导”一词似乎大多用作积极的宣告,而“劝戒”一词更有纠正的含义。因此,保罗在写给罗马信徒的信中说:“彼此劝戒”,从字面上看,这意味着“彼此纠正”,也包含着彼此激励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有故步自封的倾向。我们是“习惯性的生物”,我们总是以同样的路线回家;吃同样的食物;有许多例行的公事。我们甚至在课堂或教堂里都坐在同一个位置上。

我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名字就是“安静下来”(Settle down)。每次当乔利夫人(Mrs. Jolly)或斯蒂克尔夫人(Mrs. Stickle)看到我时,都会说:“嘿,你快安静下来……你,安静下来!”我那时还以为这就是我的中间名呢!斯蒂芬·安静下来·戴维(Stephen Settle-Down Davey)!

可问题是,当你到了一定年纪,你真的会开始听从这个建议。你不仅会安静和安顿下来,甚至会变得疲惫不堪。然而,基督徒的生活被称为一场竞赛、一场战争和一场比赛。它需要纪律、动力和决心。

我们需要彼此激励。我们需要鞭策、鼓舞和劝戒,因为我们往往会随波逐流。或者,更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往往会滑向远离神的方向。

对此,卡森(D. A. Carson)牧师曾写道:

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趋向圣洁,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趋向敬虔、祷告、顺服圣经、信靠主耶稣并以神为乐。相反,我们总是偏向妥协,却称之为宽容;偏向不顺服,却称之为自由;偏向迷信,却称之为信心。我们满足于缺乏自律,却称之为放松;我们懒于祷告,却自以为摆脱了律法主义;我们滑向了不敬虔,却说服自己说我们已经获得了自由。

难怪我们需要彼此劝戒,彼此激励,彼此挑战,为基督而活。

就在这周,我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位当地收听“属天智慧”(Wisdom for the Heart)节目的年轻女士寄来的。她感谢我们送给她的书,她在短短几天内就读完了那本书。每次节目播出时,她都会拿出她的圣经和笔记本,尽可能多地做笔记。她在写给我的信中提出了几个关于如何发现神在她生命中的旨意的问题。

从她的信中不难看出,她对为基督而活充满了热情。她在信中写道:“神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经常对神说:‘主啊,请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完全向你敞开’”。

这封信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是,它竟然是由一位刚上初中的小女孩写的!她甚至还没有步入青少年期!她在信末尾的签名是“你在主里的朋友”。

 

结论

我想,对于这位小姑娘,以及对于我们每个人,保罗都会像他对罗马信徒所说的一样:在为了神的荣耀而追求圣洁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成为做出三种彻底拒绝的信徒。

这三种拒绝是:

第一,我们拒绝平庸:我们不满足于二流的工作。

第二,我们拒绝懒惰:我们不会只听道而不行道。

第三,我们拒绝冷漠:在这场我们称为基督徒生活的竞赛中,我们要关心彼此,为彼此加油打气。

我们要帮助彼此做出这些彻底的拒绝,无论是通过一次电话交谈、一堂圣经课、一次拍拍肩的安慰,或者一张卡片、一封信,我们都要彼此相助,因为就像这位小姑娘写给我的信一样,信的落款是“你在主里的朋友”。

 

最后,让我用罗伯特·默里·麦凯恩(Robert Murray McCheyne)的那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道,麦凯恩曾说:

神要大大祝福的不是伟大的恩赐,而是更多地拥有耶稣基督的形象和样式。圣洁的基督徒是神手中一件令人敬畏的武器(令人震撼的器皿;令人惊叹的鼓励)。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