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的气息
神的气息
《圣经》是怎么来的(第三部分)
为什么我们知道《圣经》是真实可信的
罗马书3:2b
引言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个个人性的调查。大家不需要查阅任何经文,事实上,我建议大家也不要把你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只要在你的心里默默计算并回答以下这些问题就好了:
- 在过去的一周里,你用了多长时间看报纸或杂志?十五分钟?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
- 在过去的一周里,你用了多长时间看电视或刷短视频?花了多长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或看体育比赛?三个、四个还是五个小时?
- 最后,在过去的一周里,你用了多长时间阅读和学习《圣经》呢?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争论:各种各样的个人爱好、体育比赛、电影和报纸到底有没有价值,但这样的争论实际上达不到任何结果。当然了,我并不是在暗示说这些东西有什么错。我想说的与这些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无关,我所关注的是:这些事物对信徒的心思意念所产生的影响。似乎除了《圣经》以外,我们非常愿意暴露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之下。
最近有一位作者非常诙谐但也极具讽刺性地写道:如果全世界所有的《圣经》同时被擦去表面的灰尘,那么将会引起一场遮天蔽日、整整一周的沙尘暴。
难怪如今的普通基督徒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多,但却对神的话知之甚少:
-
- 我们可以讨论中东地区发生的事,却对“小先知书”一无所知;
- 我们可以敏锐地发觉时尚,却无法明确定义出我们的信仰;
- 我们可以为我们自己的政治偏好辩解,却无法捍卫我们的福音;
- 我们可以准确地说出某些股票现在的价格,却无法准确地引用一段《圣经》经文;
- 我们可以按名字列出当红的演员,却记不住《圣经》的书卷名称。
我们到底是属这个世界的人?还是属神话语的人?
如今,神的子民所需要的,是回到神的话语中来。正是在神的话语中,我们学会了祷告、与神交通、在圣灵中行事,知道该如何荣耀并讨我们的主的喜悦。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除了在神的话语中看不到我们的身影外,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
既然是这样,我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大卫王在诗篇第十九篇的7-10节那里,是如何描述和赞美神的话语的: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复兴、活力、智慧和喜乐;如果你想要有忍耐,想要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你想要比银行的黄金更好的东西,比蜂蜜更甜的东西,那么就拿起神的话语来读、学习它并努力把它活出来吧!
回顾
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注意到了保罗对犹太民族的鼓励,就是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他们所拥有的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独特之处。保罗将在罗马书第九章那里赋予犹太人一份非常详实的“作犹太人的益处”清单。但在三章2节这里,他首先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是最为突出和卓越的益处,那就是:
……神的圣言交托他们。
在我上次的讲道中,我们讨论了人们对《圣经》持有的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圣经是寓言的合集。
第二种观点:它是神的话语和寓言的结合。
第三种观点:它是神的话语,但不是神最后的话语。
第四种观点:圣经是神完整且无误的话语。
然而,有些怀疑论者会说:“仅仅是因为《圣经》说它是神的话语,就相信它是神的话语,这不就是一个‘循环推理’吗?”好了,我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同意:一名杀人犯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我是无辜的,因为我说我是无辜的”,然后就被无罪释放了。
但即使是最坚定的《圣经》怀疑论者也会同意,那个杀人犯至少有机会自己站在证人席上为自己辩护。然后,他会被仔细盘问。我们也会找出他所说的事情是否前后一致且值得相信。还有,我们也要看他的证人在哪里?最后,陪审团将权衡证据,并判定他是否是在说真话。
那么,我们的《圣经》能否经得起严谨的审问和盘查呢?
我记得曾读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就是四个高中生上学迟到了几个小时,然后他们被送到了校长办公室,并被要求解释他们都去了哪儿。其实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们四个就已经聚在一起商讨该如何做出解释了,他们最后都觉得他们应该口径一致。他们决定都会说他们的车碾过玻璃,然后爆胎了。当他们抵达校长办公室时,他们四个都讲了同样的故事,那就是他们的车胎爆了,而且都是因为扎玻璃才爆的。听到他们这样拙劣的解释,校长立即让他们分别站在房间的四个角落,背对着彼此。然后告诉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到底是哪个轮胎爆胎了!
捍卫谎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谎言的真面目会被揭露出来。事实上,参与撒谎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生说漏嘴而把事情搞砸的情况!就像上面的那个小故事一样。
所以,让《圣经》自己站在证人席上为它自己辩护吧!它有四十位作者,并且它的写作时间跨越了一千五百多年。让《圣经》也接受仔细盘问。让它传唤出相应的历史、预言、考古、科学、社会学、哲学以及有关耶稣的记载这些“证人”为它作证和辩护吧!
我记得我们之前也讨论了一些有关先知的内容。事实上,我们虽然只看了五个关于基督的预言,但它们都以无比精确的方式得到了应验,从祂出生的地点,到祂被钉十字架,到祂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最后到祂被安葬到财主的坟墓里。换句话说,《圣经》所说的都应验了,都是真的。而且,如果《圣经》中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都应验了,那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基于客观的证据,《圣经》中关于未来的论述也是真实可信的。换句话说,如果《圣经》中关于基督第一次降临的教导是真的,那么《圣经》在启示录那里详细描述的基督第二次的降临,也很有可能是真的。
你能想象耶稣基督将会为《圣经》做见证吗?在启示录十九章13节那里,我们读到,当耶稣基督再次降临的时候:
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神之道。
在罗马书三章2节那里,保罗告诉犹太人说:“你们领受了神的‘logia’,就是神的圣言,神的启示,也就是全能神所说的话。”
那么,神的圣言是如何说它们自己的呢?它们是否会前后一致地声称它们就是神的话语呢?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仅在旧约圣经中,就有两千多处经文宣称是神所说的话。从创世记到玛拉基书,到处可见源自神话语的经文。
而在新约圣经中,我们将四十多次读到“神的道”这一特殊的表述。新约中相关的宣告包括:
- 马可福音7:13把新约圣经与旧约圣经等同了起来;
- 在路加福音五章1节那里,《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基督传讲旧约的教导;
- 在使徒行传四章31节那里,我们读到使徒们“放胆讲论神的道”;
- 如使徒行传11:1所记载的,当彼得向外邦人布道时,他们所听到的就是神的道;
- 在使徒行传十三至十八章中,这也是保罗在他的宣教之旅中所传讲的内容;
- 在哥林多后书2:17和4:2,保罗特意告诉哥林多的信徒说,他所传讲的道,正是从神那里直接领受了的,他没有更改其中的任何内容;
- 在歌罗西书第一章那里,保罗宣告说神的道是他的教导及传道的基础和来源。
顺便说一下,对于那些声称耶稣基督只不过是个“好人”,或者是个“教导道德真理的好老师”的人而言,他们显然不知道耶稣声称自己是谁。在新约圣经中,祂一再声明自己是神性的化身和启示者,声称自己比亚伯拉罕还年长,声称自己创造了宇宙,能赦免罪,能给人以永生,祂还声称自己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如果耶稣基督没有说实话,那么在过去和现在,无数的人其实一直都在跟随一个骗子。如果祂并不是祂所宣称的所是,那么祂不仅不是一个好老师,也不是一个好人;事实上,祂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骗子。
同样的道理,除非《圣经》确实是它所声称的那样,是神的圣言,不然它连一本好书都算不上。换言之,如果它不是像它自己所宣传的那样,是一本来自于神的关于神、人类和宇宙的启示之书;如果它不是像它自己所宣传的那样,是一本包含了通往永生奥秘的书,那么它根本就算不上一本好书,而是一本可怕的、欺哄人、操纵人的谎言之书。
总之,《圣经》不可能一部分好,一部分坏;它要么是全然真实的,要么就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印刷出来的最大的骗局。
因此,人不能随随便便地说:“这只是一本好书!”因为《圣经》无可否认地宣传自己就是神的话语。
人类是如何领受神的话语的?
那么,神是如何将祂的话语传递给人类的呢?祂是否把祂的话语写在了天空中?还是把它们藏在了某个黑暗的山洞里?抑或用魔法或奇怪的标记刻在了石板上?人类到底是如何从神那里领受了祂的话语的呢?我很高兴有人终于问了这个问题!
在彼得后书一章21节的后半节,彼得告诉我们,《圣经》的作者是:
……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被圣灵感动”这一表述的希腊词,意思是“被外力吹动”。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那里也使用了同样的动词。保罗在海上遇到风暴,马上就要遭遇船难。路加在第14-15节和第17节那里记录了整个事件:
不多几时,狂风从岛上扑下来;那风名叫“友拉革罗”。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
就像船被风吹着和控制着一样,书写《圣经》的作者们的心思意念也被圣灵这位作者控制和引导着。
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神在《圣经》作者们心中的控制和引导,实际上也被比喻为“风”。 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告诉我们: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默示”在希腊语中是一个复合词,由“theo”也就是“神”,和“pneustos”即“风或气息”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因此,可以这么说,《圣经》就是神的气息!它们本来就源自,甚至可以说出自神的口中。
这与保罗在罗马书三章2节那里使用的概念是一致的。他告诉犹太人说,神将祂自己的圣言,也就是出于祂自己口中的话,托付给他们管理。
但问题仍然是,人类作者到底是如何在圣灵的掌控下领受并记录下神的“气息”呢?我来和大家分享这其中的三种方式。
首先,通过常用的写作方式完成。
我们拿路加福音来举例,路加当时是写给他的一个名叫提阿非罗的官员朋友的。路加在他的开篇评论中就告诉他,在他写下关于耶稣基督的生平和复活的记载之前,他做了非常仔细的研究。请大家把《圣经》翻到路加福音第一章,我们一起来看看路加在1:1-4写给提阿非罗的开场白:
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换句话说,在写路加福音之前,路加对其从目击者那里听到的各种事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记录、访谈、整理和编排。而与此同时,路加也是在神气息的推动下,把这一切都写了下来的。
其次,通过常用的表达方式完成。
《圣经》作者也会通过普通的描述而领受神的话语。 神既会在这些人类作者的身上运行,控制着他们的笔杆,但同时也会给予他们自由,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写作风格、通过自己的个性和对事件的描述进行书写。
比如,保罗就是以他的法律头脑进行写作的,同时使用了复杂的语法和词汇。而马可则是以他年轻的热情,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进行书写。
在他们编写这些书卷的过程中,也保留了非常人性化的元素,比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13写信给提摩太说: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
看到保罗有时也会忘记拿东西,这给了我很多的盼望!
但与此同时,没有任何一位《圣经》的“作者助理”会说:“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这么说是对的,但在那个问题上我可能错了……”或者,“你可能不会同意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
不,他们反而写的是:“主如此说……”
第三,通过神的口述完成。
有时,神会亲自对人讲话。摩西并不是有一天突然坐下来说:“嗯,让我想想,我想知道整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嗯,我觉得是,起初神创造天地……”
不,不是这样的,神创造天地的时候,摩西可不在现场。换句话说,如果当时那些有关神的记载没有流传下来,如果圣灵没有启示那些“内部消息”,比如具体到第几天都创造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信息,那么摩西永远都无法构思和编造出创世记的内容。
此外,摩西也从未这么说过:“我需要为所有人制定一些必须遵循的规条,因为如果我不给他们一些规条,我将永远无法控制这个国家。所以,我要想出,嗯……十条诫命吧……我知道了,我要想出‘十诫’。”
不,不是这样的。
同样的,在基督诞生的几百年前,先知以赛亚也不可能坐在那里,凭空创作他在七章14节那里的预言:
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
处女可不会凭空怀孕的,以马内利的神也不会变成一个婴儿!这是以赛亚绝对想不出来的。在申命记18:18,我们也能够看到,神会通过旧约先知向人说话:
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
顺便说一下,《圣经》告诉我们:事实上,先知们有时甚至不明白他们自己所写的是什么意思。请大家一起来看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1:10-12所写的:
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地寻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的一切事,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
有关《圣经》启示的奥秘就在于这种“双重作者的身份”,就是神既与人合作,又控制人,最终写出无误的文字,也就是神的圣言。
另外,同样的“合作奥秘”也体现在这一事实上,那就是“书写下来的道”,即《圣经》与“活生生的道”,即主耶稣基督是全然合一的。 神与一位名叫马利亚的女人“合作”并控制了她,使无罪的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成为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
如果你能理解道成肉身,那么你就能理解启示。但你很有可能和我一样,很难理解这两者中的任意一个。
坦白来说,关于这个话题,有一些可能是我永远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还希望尽快继续讨论罗马书三章3节的经文,那么我推荐大家阅读一本由穆迪出版社(Moody Press)出版的,名为《七个相信圣经的理由》(Seven Reasons Why You Can Trust The Bible)的书,这本书是由我最喜欢的一位作者,艾尔文·卢策牧师(Pastor Erwin Lutzer)所写的,这是一本非常优秀而且易于理解的护教书籍。
不过,请让我至少再谈论另外两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其中一个是有关《圣经》正典的问题。因为“正典”这个词的英文单词(canon)也有“大炮”的意思,因此,为了避免让大家认为我现在要开始谈论军火,我要赶紧给大家解释一下《圣经》正典的含义!
《圣经》正典
事实上,“正典”一词是一个隐喻,或者说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来自希腊词“kanon”,意思是“杆子或测量杆”。这个希腊词源自一个意为“芦苇”的词根。在《圣经》时期,尤其是希伯来社会中,芦苇常被用作度量单位。因此,从隐喻意义上来说,“正典”一词指的是一种测量的标准。
最终,“正典”一词被用来指代神赐予人类的完整书卷名单。公元四世纪生活在亚历山大(Alexandria)的敬虔主教亚他那修(Athanasius),他就称新约的二十七卷书为“完成了的正典”(completed canon)。
在他之前,大约在公元一百七十年左右,撒狄教会(Sardis)的主教墨利托(Melito)实际上就在他的著作中列出了旧约的全部书卷。在这份书单中,不包含任何次经、伪经或其他比较可疑的文本。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上,罗马天主教会才正式宣布次经为正典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天特会议是罗马教会对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教导以及迅速传播的更正教或改教运动所做出的回应。
对于这个主题,古德恩(Wayne Grudem)在他的《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一书中写下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话。他在书中写道:
通过将部分次经确立为《圣经》正典的一部分,罗马教会其实是确立了一些支持他们教义的文本,比如为死者祷告,以及因“信心加行为”而称义。更重要的是,罗马天主教的领袖们主张教会有权决定什么是《圣经》,而更正教的信徒则认为教会不能使某些文本成为《圣经》,而只能承认和识别哪些是神真实启示了的文本。
古德恩继续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在案件调查中,警察可以识别假币,并认出真币。然而,警察不能使假币变成真币,无论多少警察的声明都不能使假币成为它原本不是的东西。
如今,当我们使用“圣经正典”这个词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说《圣经》所含的六十六卷书是神启示的完整记录。对此,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与我们的更正教前辈们所坚称的一样:没有任何教会或公会有凌驾于《圣经》之上的权柄;相反,《圣经》对教会具有全然的权柄。
如何识别真正的《圣经》文本?
那么,早期的信徒是如何识别出真正的《圣经》文本的呢?
首先,通过神保护和保守的恩典。
我们都知道,使徒保罗实际上写了许多书信,远远多于神所保留下来并收录进《圣经》正典的那几封。然而,《圣经》却说它对一切善工都是充足有余的。这意味着,我们不会有一天突然发现,基督徒们居然在没有得到保罗或其他人所写的某些新约书卷的前提下,生活了上千年,而且他们需要这些书卷,才能过上顺服神且荣耀神的生活。不会的,神已经为我们保护和保守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其次,通过作者的记录。
第二个识别真正的《圣经》文本的方式是通过作者的记录。通常,《圣经》正典的书卷都是由先知或使徒所写的。
第三,通过内容的检验。
这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神所默示的和人所创造的,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就比如说,有人宣称《黑马牧人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是神所启示的正典,然而它教导的是忏悔的必要性,以及人在洗礼后至少会立即被赦免一次犯罪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根据这样的教导,你可以在受洗后马上犯一个大罪,因为它会自动被赦免和饶恕。 但这样的内容明显是与《圣经》一贯的教导相违背的。
另外,许多人认为《多马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也属于正典,但这卷书却是以这段非常奇怪的对话结束的:
西门·彼得对他们说:“让马利亚离开我们走吧,因为女人不配得生命。”
耶稣说:“看哪,我要引导她,使她成为男性,这样她也可以成为活着的灵,像所有的男性一样。因为,凡使自己成为男性的女人,都要进入天国。”
这简直不可思议。
第四,通过实用性和属灵生命的成长进行检验。
另外一种古老的鉴定经文真实性的方法,就是通过实用性和属灵生命的长进进行检验。换句话说,《圣经》对一个人的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人的生活方式。
丹尼斯·普拉格(Dennis Prager)曾经和一位在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执教的无神论教授乔纳森·格洛弗(Jonathan Glover),就《圣经》的真实性进行了一场公开辩论。在这场辩论中,普拉格向格洛弗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格洛弗教授,如果您在深夜被困在了洛杉矶(Los Angeles)一条荒凉的街道上,当您战战兢兢地走出车子时,您突然听到身后有沉重的脚步声,您看见有十个刚从公寓楼里走出来的健壮年轻人,正在向您走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刚刚结束了《圣经》学习,与他们并没有参加什么《圣经》学习,这二者对你会有什么不同吗?”
地球人都知道,如果那些年轻人刚刚学习完《圣经》,那他们很可能不会伤害那个人,反而会向他提供帮助。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其他书籍或许可以给我们各样的信息,但《圣经》这本书却要让我们彻底改变。因为这些是神的圣言,是神自己的气息。
神的话语能做什么?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一下“神的话语能做什么”这个话题吧!
神的话语在教会生活中能做什么呢?
首先,神的话语能使一间死气沉沉的教会与一间充满活力的教会区别开来。大家曾到访过一间死气沉沉的教会吗?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甚至能闻出来。在我看来,这样的教会更像是一个装有尖塔的“太平间”。
在启示录三章1节那里,主就责备了撒狄教会,因为他们离开了对神话语的顺服,主责备他们说:
……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
同样在启示录第三章那里,耶稣基督也责备了老底嘉教会。祂告诉他们说,他们是瞎眼的人,因为他们看不清属灵的问题。主在17节的后半节那里责备他们说:
……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没有哪间教会想符合这一清单的描述,不是吗?主居然对他们说:“你们是瞎眼的。”
如果我们能更多地了解老底嘉教会所在的这座城市的背景,那我们就更能理解主耶稣在这里责备的深意了。事实上,这座城市以生产一种名为“弗里吉亚粉”(tephra Phrygia)的眼药膏而闻名,这种药膏以片剂的形式出口,经过研磨后,患者用水混合并敷在眼睛上。“弗里吉亚粉”被认为是一种治疗弱视和眼疾的良药。然而,正是针对坐落在这样一座城市中的教会,基督在第18节那里说:
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那么这两间教会的应对方案是什么呢?就是倾听神在《圣经》中的警告,也就是神的圣言。
其次,神的话语在世界生活中能做什么呢?
事实上,神的话语是神将那些不信的人引向得救的工具。
保罗在罗马书10:17写道: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使徒彼得也在彼得前书一章23节那里写道: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
最后,神的话语在信徒的生活中能做什么呢?
《圣经》是过圣洁生活的完整且充足的资源。提摩太后书3:16-17告诉我们说: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预备”一词指的是一辆满载的货车,为的是满足旅途中各样的需求。《圣经》其实是在说:“在你生命的旅途中,要用神的话语装满你的货车,因为这是你所需要的一切。”
除《圣经》外,你并不需要其他某个先知的书卷,或某位使徒的书信。你已经拥有了你所需要的一切。所以更好的问题是:“你要如何对待那已经赐予你的神的圣言呢?”
朋友们,你对《圣经》学习的回应绝不能是:“嗯……我会考虑按神要我做的去做……我可能会将其中的一些事付诸行动……我会认真考虑的。”
不,不是这样的。当神圣言的“真学生”翻开《圣经》时,他们的态度应该是:“我要去行……我要相信祂……我要顺服祂。”
最后,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商人不得不出门很长时间。他是自己公司的总裁,手下有几百名员工。在他出门前,他坐下来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详细说明了他希望在他离开时公司能完成的项目、要联系的客户,以及他总体上想要员工们做的事情。写完后,他把这封信发给了公司的各个管理者,然后就坐飞机走了,要离开好几个月。
最后,他终于办完事回来了。而当他把车开进公司的停车场时,他立即注意到公司院子里杂草丛生。草坪也已经几周没有修剪了,甚至公司大楼的几扇玻璃窗也被打碎了。停好车后,他走进了公司办公楼。员工们正懒洋洋地躺在桌旁,喝咖啡、聊天,甚至把双脚搁在办公桌上,而且大部分员工都没有穿工装。
见此情景,他立即召集了全体员工开会。当他们聚集起来时,他对他们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一切。这简直太让人出乎意料了。”
然后,他问道:“你们都收到我写的信了吗?”
听到老板这么问,员工们瞬间来了精神,他们回答说:“是的,老板,我们都收到了。而且我们非常喜欢那封信。几乎每天都在读。”
其中的一个员工站起来说:“事实上,我都能背诵你信中的一个段落了。”
他们都说:“您信中的内容太清晰明了了。”
另一个员工又站起来说:“老板,我们为此组织了一些学习小组。我们至少每周聚会一次,重新阅读您的信件,以确保我们都完全理解了它的意思。”
听到他们这么说,这位老板接着问道:“但你们完成那些项目了吗?你们联系那些客户了吗?你们做了我要你们做的事了吗?”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然后,一个人代表了所有的员工对老板说:“没有,老板,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们至今还在学习和研究你信中的内容。”
我的朋友们,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不明白《圣经》的教导,而在于我们明明知道,却不去照做。我们所有人都被托付了神圣言的气息,也就是神所默示的来信。那么,今天你打算如何对待它呢?明天你又打算怎么做呢?
作为一个信徒团体,只是说“我们相信圣经!”是一回事,而根据你说你相信的去行出来则是另一回事。为了神的荣耀,也为了顺服神的气息,也就是祂的圣言,愿我们的“信”和“行”全然一致。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