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tracking softwareweb statistics
基督的十字架摧毁了什么

基督的十字架摧毁了什么

經過 Stephen Davey
系列: 罗马书 (Romans)

基督的十字架摧毁了什么

唯信称义(第六部分)

罗马书3:29-31

 

引言

就在几年前,一位大学教授想给她的学生们上一堂攀岩课。这项运动其实就是先在悬崖顶端系上一根坚固的绳子,然后再让自己沿着绳子降至悬崖底部。这名教授把她的班带到了一栋教学楼的楼顶,然后她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了一张大钢网上。接着,她抓住绳子,站在楼顶边缘,开始向外倾斜。

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张钢网从屋顶突然弹了出去,这名教授也因此坠楼身亡。她原本对那根绳子充满了信心,对自己攀岩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对那张钢网也充满了信心。可问题并不在于她缺乏信心,而在于她相信的对象。换言之,她托付自己生命的那个“锚”出了问题。

前不久我还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在市中心的一栋写字楼里,有这么一位高管,他喜欢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吓唬新员工,他们的会议室在这座办公楼的第二十层。他吓唬别人的方式是这样的:他会突然跳起来,用力撞击会议室里的一扇大落地窗。当然了,这些窗户是由非常坚固的厚玻璃制成的,足以承受巨大的撞击力和风力。

有一天,当他正在给另外一位新员工做入职培训时,他又想展示自己的豪气,并以此吓唬吓唬这位新员工。于是他突然用力撞向落地窗,就像他以前经常做的那样。然而这一次,令他的员工无比震惊的是,落地窗居然碎了。他径直从窗户那里坠楼而死。这种行为无疑是愚蠢和致命的。然而,更为致命的是,他对一个比他想象中还要脆弱的事物充满了信心,结果这让他死于非命。

 

一位作家在其书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九世纪的真实故事。这是关于山姆(Sam)和他的妻子贝茜(Bessie)的故事,他们住在一条宽阔的河流西岸。在这条八百多米宽的河对岸,有一个小贸易站,那里销售各种物品,包括各种工具、日用品和药品,一应俱全。由于河上没有桥,在温暖的季节,他们只能划船过河,要是到了冬天,河面结冰,他们就需要跨过冰面。

有一年冬天,他们短暂地接待了一位旅行者,而这位旅行者却在无意间把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染给了贝茜。没过几周,贝茜就发起了高烧。山姆发现了这些症状,知道他的妻子只有几天可活了,而可以杀死病毒的药品只能在贸易站那里买到。

那时正值初冬,夜晚非常寒冷。虽然河面已经结冰,但山姆知道,现在的冰层既没有厚到能支撑他的体重,也没有薄到能让他的小船顺利通行。但他深爱着贝茜,决定宁愿冒死穿过冰面,也不能失去她。于是他吻了吻妻子发烧的额头,毅然决然地去了河边。

山姆从来没有在这么早的初冬尝试过徒步过河。因此,他把一块大木板推到前面,然后在冰面上尽可能地把身体伸展开来,希望这样能分散重量,避免冰面破裂。但他心里知道,现在的冰面是支撑不了他的体重的。他慢慢地在冰面上行走,一边祷告一边滑动着前面的木板。

一开始的二三十分钟进展很顺利,他在冰面上走了很远。但后来,冰面开始发出低沉的呻吟。然后,在冰面更多的呻吟声中,他缓缓地向前挪动着。他一边不住地祷告,一边又往前滑行了不到一米,突然,冰面开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紧接着,传来了隆隆巨响,同时还伴随着可怕的撞击声,是不是冰面正在碎裂!山姆紧闭双眼,准备好了被冰冷刺骨的河水吞没。身后的轰隆声越来越大。到底发生了什么?

山姆转身向后望去,只见一个人正领着一队马车穿过冰面。马车从他的身边飞驰而过,径直驶向对岸,最后在贸易站那里停了下来。见此情景,山姆一跃而起,振臂高呼“哈利路亚!”,听起来好像是灵恩派的做法,不管怎么样,他跑过了冰面,跑到商店买了药,最后又搭上马车,飞奔回家去找他的妻子。

当看到这队马车飞驰而过时,他再也没有了恐惧,只有信心;再也不需要爬行,而是起身奔跑;再也没有了灭亡的念头,而是确信冰面肯定能承受得住他的重量。

好了,现在到了这个故事中我特别喜欢的部分。约翰(John)和南希(Nancy)是山姆和贝茜的朋友,他们住在高高的山顶,可以俯瞰整条小河。原来约翰一直在用他的望远镜看着山姆,他很清楚地看到了山姆那时面对的困境。但中间南希叫他离开了几分钟,而他错过的正是马车从山姆身边飞驰而过的情景。当他再爬到窗前,拿起望远镜观察山姆时,他看到山姆居然欢欣鼓舞地跳了起来,然后毫无顾忌地跑过了冰面。他非常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山姆从一个“爬行者”一下子就变成了“跳跃者”?

有人可能会想,在某种程度上,神一定给了山姆更多的信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山姆只不过是对他所信的对象,也就是冰面的坚硬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二章1-2节那里写道: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他在腓立比书三章8-9节也说: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我要加深对耶稣基督,以及对祂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大工的理解,因为这是我信心的基础和根基。因此,请让我对基督的受难有更深的领会和更全面的理解。同时让我更深地领悟祂藉着死所成就的救赎,以及基督在所有坚信这一真理的人的身上,所做成的代赎圣工。”

几个星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唯独相信基督的主题。我们已经测试过了救恩的“绳索”,而且在对基督信心的“冰面”上,我们也已经爬到了对岸。不仅如此,我们还用力挤压了那扇从神而来启示的“落地窗”,所有这一切都坚如磐石。

就像山姆在那条冰封的河流上的经历一样,真正的信心会改变我们的心思意念,也会改变我们的言语行为。对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的基督的信心,能建立、坚固、活跃、重生、赎回,然后也能坚定我们过圣洁生活的决心。

 

 

基督的十字架摧毁了什么

然而,基督的十字架也摧毁了一些东西。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大工,不仅在我们里面建立了一些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东西,而且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大工,也摧毁了一些东西,这也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命。

在马太福音十章34-36节,主耶稣警告当时的人说,十字架会像一把剑一样使家庭分裂。事实上,十字架很可能会使我们无法与家人及亲友和睦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基督的十字架对于那些不信的人来说是愚蠢的。

保罗也曾警告信徒说,十字架会招致不信之人的嘲笑和蔑视。他在加拉太书六章12节那里说,有些人不愿意认同基督的十字架。为什么呢?因为认同基督的十字架很可能会破坏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模式。

在罗马书第三章的结尾处,使徒保罗告诉我们:基督的十字架会摧毁三样东西。它们分别是:骄傲、偏见和滥用神的恩典。

 

首先,十字架摧毁了个人骄傲的权利。

我们在之前的讲道中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但保罗在罗马书三章27节总结说:

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

从保罗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自夸或骄傲已经被排除在外了!在称义的画面中,它没有一席之地。

为什么自夸在真正信徒的心中是“不受欢迎的客人”呢?这是因为信徒的救恩是神藉着基督白白赐给他们的,这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毫无关系,因此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可自我吹嘘的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指着耶稣基督夸口。祂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是我们的最爱,是我们爱的乐章的主旨。

在启示录五章的12节,以及9-10节那里,使徒约翰向我们展现了将来天堂的景象,在那里,圣徒们齐声高歌:

……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

约翰说我们的主:

  • 曾经被杀;
  • 祂救赎了我们;
  • 用血赎买了我们;
  • 使我们成为神的祭司;
  • 把我们安置在天国里;
  • 让我们在新天新地里与祂一同掌权。

那么我们做了什么来配得这一切呢?什么也没做!难怪保罗在加拉太书6:14感叹说: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可见,基督的十字架摧毁了任何可能让个人感到自大和骄傲的权利。

 

其次,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工作,摧毁了个人偏见的根基。

请大家一起翻到罗马书三章29-30节,保罗在那里说:

难道神只作犹太人的神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

换句话说,这又回到了犹太人与神有某种特殊联系的观点上了,根据这种观点,似乎在神看来,犹太人与外邦人进入天堂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在保罗那个时代,犹太人每天清晨起来都会以一篇祷文向神祷告,其中就包括感谢神没有让他成为外邦人。

对于保罗那个时代的犹太人而言,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认为自己是属于神的,而在于认为神只属于他们!这一点在先知约拿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神告诉约拿,让他去尼尼微城举办一次“全城福音布道大会”。他要警告全城的人说,如果他们仍不悔改,不跟随神,他们就会被神灭绝。那么,约拿做了什么呢?他非但没有听从神的命令,反而转身逃跑,登上了一艘船,向尼尼微城相反的方向驶去。神先是降下风暴,然后又派来了一条大鱼。约拿最终被船上的人抛下了船,并被大鱼吞进了肚子里。约拿在大鱼肚子里生存了三天,直到他愿意向神悔改。

在约拿书第二章第9节,约拿的最后一句祷告词是:

……救恩出于耶和华。

这是神要给他上的一课。救恩是从耶和华而来的,也就是说,是由耶和华决定的,不是由人决定的。

真正的传道人不会根据种族、肤色或生活水平来定位他的听众。如今,有一些牧师和教授反而会教导人们如何以偏见为原则植堂和建立教会。许许多多的神学院毕业生实际上正在根据一些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就是对当地居民的教育、种族和收入水平进行统计研究,然后根据这样的数据再去建立教会。

弟兄姊妹们,福音是不分肤色的,教会也本该如此!福音是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事实上,正如彼得前书2:9告诉我们的,福音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种族,包括一切相信的人。

在偏见的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世人毫无应对方法。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和拉丁美洲西班牙裔美国人(Hispanics)互不待见,这其实与种族无关。白人不喜欢棕色或黑色人种的原因也与肤色无关。同理,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人,而中国人不喜欢台湾人,这也与语言或地理无关。

归根到底,偏见其实是一个有关心灵的问题!当神救赎并改造了你的心灵时,偏见就会成为过去式了!

约拿一开始就希望神能一直留在他们那里。他希望神能一直留在犹太人的社区里。他心里想的是:“主啊,我可不希望你去外邦人那里……你是属于我们的。”

此外,约拿其实有点害怕尼尼微人会真的悔改,而他们确实真的悔改了,从尼尼微王到城里的所有百姓,全城都披麻蒙灰地向神悔改了。约拿最不希望的,就是一个外邦人成了他的弟兄。对他而言,神对他这样的要求简直太过分了。

约拿和整个犹太民族其实是在说:“救恩属于犹太人。”而这与他后面所说的“……救赎出于耶和华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非常难以置信,那就是约拿在大鱼的肚子里待了足足三天,最后才愿意屈服,对神说:“好吧,救赎出于耶和华。”

根据约拿书二章10节的记载,他一开口祷告,神就让大鱼把约拿吐到了干地上。

但假如是我在暴风雨中被别人抛下船,然后一条巨大的鱼张开大嘴向我扑来,把我吞下去,我想当我刚刚被它吞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会立刻对神说:“好了,好了,救恩出于耶和华,救恩出于耶和华!”

而约拿居然花了三天的时间!约拿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因为他不仅相信犹太人是属于神的,而且他还相信神是属于犹太人的。

保罗在罗马书第三章教导了这一原则。对于那些单单凭着信心归向基督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问,那些同样凭着信心归向基督的犹太人,和神有什么特殊的联系?或者神在他们身上有什么特殊的宣告吗?对此,保罗在第30节的回答是:“神只有一位,如果这位神只根据信心接纳犹太人和外邦人,那么十字架下人人平等。”

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受欢迎,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或者特殊的恩惠。当一个人凭着信心来到基督面前时,对天父来说,都是同样的宝贵。

所以,十字架摧毁了个人偏见的根基。

基督的十字架不仅摧毁了个人骄傲的权利,个人偏见的根基……

 

最后,基督的十字架还摧毁了个人滥用神恩典的理由。

保罗在罗马书三章31节写道:

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换句话说,既然我们是因着恩典且藉着信心得救的,而不是靠遵守律法,那么我们是否会通过违反律法来滥用神的恩典呢?

事实上,保罗将在罗马书六章1-2节那里更加详尽地回答这个问题,他在那里说:

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

可能有人真的会非常天真地问:“既然律法对人进入天堂无关紧要,那么律法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吗?”

不是的,保罗在三章31节的后半节说:

……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基督的十字架坚固律法的两种方式

那么,当保罗说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大工实际上坚固了律法,又是什么意思呢?保罗紧接着给出了两种十字架坚固了律法的方式。

首先,十字架通过维护律法的标准而坚固了律法。

在基督的十字架上,神公义和圣洁的本质得到了彰显。神圣洁的标准并没有因为基督被钉十字架而废除;相反,神圣洁的标准因为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事实而得到了维护。十字架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律法是不容含糊的。

神学家布易士(James Montgomery Boice)非常巧妙地说明了这一点:

假设神宣告说,基督的十字架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假设祂说:“我不认为我一定要派我的儿子为罪人受死。因着恩典,我将允许他们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得救,也就是通过他们自己努力遵守律法来得救。既然他们无法完全遵守律法,那我就为他们设定一个必须达到的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及格线’。如果他们达到了及格线,我就会救赎他们。如果达不到,他们就会失丧。”

假如神把及格分数线定在律法公义要求的百分之七十那里。那么祂是否会减去,或干脆废除那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律法呢?如果人们刚好违反了这百分之三十的律法中规定的不可偷盗、不可奸淫的诫命,神又会如何处置呢?如果神把及格分数线定在百分之五十呢?那岂不是有一半的律法都要被搁置放弃了吗?

如果十字架并不是绝对必要的,而且神是基于我们的行为来拯救我们的话,我们会发现:因为我们连律法的一小部分都守不完全,那么神实际上就需要把全部律法都搁置或废除了。而实际上,基督的十字架表明了,神对律法是非常严肃的,严肃到需要献上一位替代者的生命,而这个永恒的挽回祭,就是祂自己的独生爱子。

这也引出了十字架坚固律法的第二种方式。

 

其次,十字架通过执行律法的判决而坚固了律法。

用威廉·纽维尔(William R. Newell)的话说就是:基督的十字架通过执行律法的判决而坚固了律法。

罗伯特·霍尔丹(Robert Haldane)也曾写道:对律法的尊重,莫过于当神决定救人脱离律法的诅咒时,祂让自己的儿子代替他们承受诅咒,并为他们完成了律法的判决,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

事实上,神本可以:

  • 因着爱的缘故,让我们都进天堂;
  • 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本可以不那么公正地给我们打分,比如神会说:“嗯,你确实比别人好一些”;
  • 神本可以根据个人的虔诚度来评分,就好像神在山顶,上山的路有很多条,也都通向神。

这些听起来都很聪明,但其实这会让神变得像我们一样愚昧。如果通往神的道路真的有很多条,那为什么还要差遣祂的儿子为我们死呢?如果真的存在通往神的其他道路,那为什么还要在髑髅地做那些事呢?为什么还要让神的儿子经历十字架的羞辱和痛苦呢?

没有什么另辟蹊径,没有什么真诚的及格线,也没有百分之七十的及格分。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确定了满分的必要性,也证实了我们永远都无法获得满分的残酷事实。但后来,通过基督为我们所做成的赎罪大工,神把我们这些信靠基督的人的不及格分数抹去了。因着神的恩典,祂把基督的满分记在了我们的成绩单上。这才让我们得以进入天堂。

我最近读到,一所大学开设了一门高级哲学课,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授以让学生挂科而闻名。期末考试的时间快到了,这位教授宣布每个学生可以带一张差不多和A4纸一样大小的纸,他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上所有可以帮助他们考试的内容。学生们理所当然地把所有可能有用的考试信息都写到了那张纸上,他们字写得很小,从纸的一边满满地写到了另一边。

考试那天终于来了。学生们每人带着一支铅笔和一张写满了各种答案的纸走进了考场。有一名学生坐在教室的最前面,他直接把他的那张纸放在了地上,而且那张纸是空白的。然后,他请来了一位即将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并让他站在这张纸上。

看到这一幕,其他同学都提出抗议,但这名学生提醒其他同学和教授本人说,教授告诉他们的是:他们可以使用“纸上的任何东西”,那么这当然包括站在纸上的人了。对此,教授点头表示同意,这名学生也成了唯一一个通过了考试的人。

同样的,我们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通过律法的考验。神制定了律法,祂坚固了律法,并且要求律法的裁决得到执行。只有那些邀请了基督的人才能通过天堂的大门,得享永生,因为耶稣完美地遵守了律法,并替我们所有没有遵守律法的人受死。

 

因此,当我们即将结束对“唯独信心”这一主题的学习时,我们并不是要以我们的信心为荣,或着敬拜我们自己的信心;相反,我们要荣耀我们信心的对象,要敬拜我们所信靠的那位全能者,要敬拜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受难的忧伤的主,要敬拜那藉着死建立起我们信心的神的羔羊。

不但如此,我们也要尊崇和敬拜那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唯有祂是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