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tracking softwareweb statistics
和平与平安

和平与平安

經過 Stephen Davey
系列: 罗马书 (Romans)

和平与平安

拆开完美的礼物(第一部分)

罗马书5:1

 

引言:我们这个时代有和平吗?

韦伯斯特字典(Webster)将“和平”(peace)一词定义为:当各国或任何团体都不处于交战状态,或者结束了战时状态。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定义,但也是我们在地球上从未完全体验过的一个定义。正如一位作家曾写的:人类唯一的和平时期,就是双方都停下来重新填装弹药的短暂时期。

爱尔兰一个政党的主席格里·亚当斯(Gerry Adams)说得也很对:“我发现,缔造和平比发动战争要难得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战争所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深感震惊,因此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以确保战争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阿道夫·希特勒(Adolph Hitler)又一次把整个世界拖入战争,国际联盟的幻想破灭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应运而生,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但很明显,它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时至今日,我们的报纸头条仍在报道着朝鲜(North Korea)核武器的增加,以及美国准备与伊拉克(Iraq)开战的隆隆坦克声。

在我们的首都,有许许多多的和平纪念碑,似乎我们在每场战争后都会重新建造一座。可见和平距离我们有多么的遥远。

 

保罗那个时代有和平吗?

在使徒保罗那个时代,情况是否有所不同呢?事实上并没有,那时的世界也同样渴望和平。当罗马皇帝凯撒·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宣称建立起了所谓的“和平罗马”(Pax Romana)时,人们都在翘首期盼着和平的来临。

当保罗正在口述罗马书时,也就是这封写给罗马信徒的书信,他们那时生活在意大利罗马帝国的首都,而所谓的“和平罗马”已经存在了九十年了。然而,随着一个又一个罗马皇帝杀死他们的对手,并在罗马疆域内展开各种内战,“和平罗马”也最终以涂炭生灵暗淡退场了。

先知耶利米在他那个时代说得很对。他在耶利米书6:14以及8:11那里描写说,很多人可能会说:

……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

我觉得颇具讽刺意味的一件事是,正是这位实行了“和平罗马”的皇帝凯撒·奥古斯都,他下令要求进行全国人口普查,这也迫使了一对名叫约瑟和马利亚的年轻夫妇回到伯利恒,进行人口登记。这样,奥古斯都不仅提前设立了“和平的祭坛”,并献上了“平安祭”,而且在他命令的影响下,马利亚终将在伯利恒生下真正的“和平之君”(the Price of Peace)。

似乎对于当时的世界而言,和平唯一的盼望只能寄托在罗马帝国身上,但在神的计划中,和平唯一的盼望却躺卧在马槽里。在这位和平之君诞生时,正如路加福音2:14所记载的那样,天上的众天使齐声高歌: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世人苦求平安而不得,而神却无比清晰地宣告说:神才是赐平安的那一位。而这恰好是祂无价的恩赐之一。

 

平安:一份只能来自于神的完美礼物

那些相信“和平之君”的人将会得到一份完美的礼物,那就是平安。事实上,天父有许多的礼物要赏赐给那些信靠祂儿子的人。

 

平安的礼物

在我们开始学习罗马书第五章的时候,保罗向我们揭示的第一份来自天父的礼物,就是平安。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五章。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保罗在罗马书5:1的一开始说了什么:

我们既因信称义……

中文标准译本此处的翻译是:这样,我们既然因信称义……

我们先聚焦在这样这两个字上,我保证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止是这两个字!不过,我想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当我们看到像“这样”或“所以”这些词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它所指的是什么。

这是保罗书信中第五次出现这个总结词了,它可以被翻译为“因此”、“这样”或“所以”。保罗每次都用这个词总结了一些伟大的真理,然后再转到另一点上,进而在圣灵的感动下,以逻辑清晰且明确无比的方式,宣讲着人类的堕落以及神的救赎。

在罗马书第一至第三章中,保罗向我们诠释了人类充满罪恶的心的状况,以及他们对救赎的需要。到了第四章,他又通过亚伯拉罕的生平向我们说明了:救赎的核心是神的恩典,而非人的善行。

然而,保罗并不想只是解释一下称义的背景,或仅仅探讨一下有关称义的“人物传记”。他想要做的,是探究称义的祝福。

因此,到了第五章,他一开始就写道:这样。换句话说,保罗想说的是:“在我刚刚解释的基础上,以及在我们刚刚探讨的基础上,现在有一些‘好东西’可以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了。”

保罗接着写道: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关于“平安”或“与神相和”这一份完美的礼物,我有两点想要和大家分享:

  • 首先,与神和好是完全免费的礼物;
  • 其次,与神和好是一个绝对的事实。

 

首先,与神和好是完全免费的礼物。

保罗在5:1的一开始写道:

我们既因信称义……

大家可能还记得,保罗在罗马书3:23-24说的是: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

然后在第28节他接着写道:

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同样的,在罗马书4:5,他还写道:

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可见,这份“平安”或“与神和好”的礼物是完全免费的!

坦率来说,人之所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天堂,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或者说,并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免费的礼物,而是他们认为他们不需要这份免费的礼物。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赢得所有需要的“分数”,以至于有朝一日,神会对他们说:“伙计,我一直都在等你。你知道吗?天堂一直都不是最完美的状态,不过现在因为有了像你这么伟大的人,天堂将不再一样!”

人类并不认为自己是那么的穷凶极恶。事实上,人类不愿意被告知说,天堂之所以必须是免费的,是因为根本就没有人配进去。而且,他们肯定不想被告知说:根据《圣经》的教导,他们实际上是神的仇敌。保罗就在写给罗马信徒的书信中解释说,神与人之间是一种敌对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战争状态。

不信之人在世上的每一次犯罪,都是对天堂的圣洁发射了一枚导弹,每一个邪恶的意念都是瞄准了神的公义的又一发子弹,每一种堕落和不道德的行径都是对基督圣洁的攻击。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3:18宣告说:对于那些不信的人而言,他们的罪已经定了,在那位圣洁的神面前,他们已经深陷麻烦之中。

 

保罗还在罗马书8:5-7写道: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为仇所对应的这个词,也可以被翻译为“憎恨”。换句话说,不信之人的思想和心灵是仇视和憎恨神的,他们是与神为敌的。

早些时候,保罗曾向雅典人传道,并告诉他们说,有一天神会亲自审判整个世界。他在使徒行传17:30-31对他们说:

…………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

可见,根本就没有什么中立的立场,你要么是神的朋友,要么是祂的仇敌。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在想:等一下!但如果你随机问一个路上的行人,问他是否认为自己是神的仇敌,那他肯定会说:“当然不是!”或者,如果你问一个非信徒:“你憎恨神吗?”那么他也会回答你说:“我当然不憎恨神!”

但如果你按照《圣经》所教导的,向那个不信的人把神描述为一位圣洁且公义的审判者,将来有一天会把所有不信的人打入地狱,那么他肯定就会开始憎恨这位神了。

如果你只是泛泛地谈论神,那么你甚至可能会在“唐纳休秀”(Donahue Show)节目上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如果你非常具体地谈论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宣告祂是神道成了肉身,并且终有那么一天,世人将站在祂的面前接受审判,如果你这样谈论神,那么你就会被世人嘲讽为一个“不懂得宽容的圣经暴徒”。

人们通常会说他们是神的朋友,但他们与之交往的神,其实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幻想和猜测,凭空捏造出来的假神。如果你向他们描述《圣经》所启示的神,那么他们很可能会从心里憎恶祂,也可能从心里甚至毫无掩饰地连你也一起憎恶。在他们对神和神救赎恩典的敌意中,他们不幸失去了白白获得救赎的特权。换言之,他们错过了祝福,而且永远也无法打开这一份平安的礼物。

我最近读了雅各布·科西(Jacob Koshy)的见证。雅各布是在新加坡(Singapore)长大的。他最大的野心就是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尽可能多地获取金钱和财物。这最终把他带入了毒品和赌博的世界中,久而久之,他成了一个国际走私网络的头目。但在1980年,他被警方逮捕,并被关进了新加坡政府的戒毒监狱里。

被关在一个狭小密封的牢房里,雅各布感到非常沮丧和痛苦,他的内心也充满了仇恨和空虚。有一天,他想抽烟,但这个监狱不允许犯人抽烟。于是,他的朋友想办法把烟草悄悄运进了监狱,然后他用一本《基甸圣经》(Gideon Bible)的纸卷烟抽。有一天,他抽着抽着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发现烟已经烧完了,只剩下一小片烧焦了的纸。他展开一看,上面写着: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使徒行传9:4)

看到这节经文后,雅各布赶忙又向监狱要了一本《圣经》,然后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大数人扫罗归信基督的故事。在读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如果神能拯救像扫罗那样一个“大仇敌”,那肯定也能拯救他。于是在牢房里,他跪下来向神祷告,求神拯救他,并饶恕赦免他。突然间,他开始哭泣,无法停止。神就在那个时候救赎了他。

从那时起,雅各布开始与其他囚犯分享他得救的故事,其中的一些人也信了基督。出狱后,他参加了一间以《圣经》为基础的教会,并结识了一位基督徒姊妹,最终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他仍在远东地区宣教。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对人们说:“谁能相信,我居然通过抽烟找到了神的真理!”

神的仇敌居然变成了神的朋友,与神和好。正如保罗在罗马书5:1那里所写的: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因此,与神和好是完全免费的一份礼物。

 

其次,与神和好是一个绝对的事实。

平安的意义不仅在于与神和好是完全免费的一份礼物,而且还在于这是一个绝对的事实。

请大家再来看一下保罗在罗马书5:1所说的: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他并没有说:“我们最终会与神相和”,或者“我们正在努力与神相和”。都不是,保罗说的是:“我们已经与神相和了!”

这里的希腊原文的动词时态表明: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你不是越来越多地与神相和,也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与神相和。这不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事实上,当你把你的心转向神,并对祂说:“神啊!我是个罪人,我现在完全依靠祢的儿子来拯救我,并饶恕我”,就在那一刻,你就因信称义,并与神相和了。

因此,保罗宣告说: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现在,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与神相和”(peace with God)与《圣经》中提到的另一种平安混淆在一起,另一种平安就是“属神的平安”(peace of God)。

“属神的平安”指的是:当你把你的焦虑交托给神的旨意时,所产生的一种平静的心境。保罗在腓立比书4:6-7那里就描写了这种属神的平安: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换言之,“属神的平安”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一种头脑和心灵都非常平和的状态。

然而,保罗在罗马书第五章所说的,并不是这种内在、主观的平安,而是一种外在、客观的平安。他说的不是“属神的平安”,而是“与神相和”。

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不信的人也可能会对你说,他们已经有“平安”了。他们可能会说,他们有时也能体验到一种平安的心境。也许是因为他们参与了某种超验冥想或瑜伽,或者是因为他们在傍晚时分坐在宁静的湖边休憩,抑或是因为他们读了达赖喇嘛(Dalai Lama)的一些著作而感到心里平静。不管他们的平安感来自哪里,问题在于,他们甚至可能会说这就是神赐予他们的平安。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不信神的人有时可能会比一个信神的人,体验到更多的平安?然而,这也是他们被欺哄的一个方面,因为他们所谓的“平安”是非常短暂的,而且具有误导性。

对此,阿尔瓦·J·麦克莱恩(Alva J. McClain)曾写道:

如果一个人触犯了美国法律,然后又逃到了另一个国家,那么在这个人和美国政府之间就存在着一种敌对关系。无论这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庇护下感到多么宁静或平安,他与美国之间其实并不相和。如果他胆敢回到美国,那么美国政府会立即将他绳之以法。

同样的,不信的人可能会说,他在地上体验到了某种宁静与和平。然而,当他到达永恒的岸边时,神圣洁的公义也会立即将他绳之以法。

与神相和可不是一种暂时的感觉,而是一个永恒的事实!藉着耶稣基督的牺牲,我们与神之间的敌对关系就被永久地抹除了。

正如保罗在歌罗西书1:20告诉我们的:

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由此可见,与神相和既是一份完全免费的礼物!同时也是一个绝对的事实!

 

对平安这份礼物的回应

对于罗马书5:1的真理,我们只有两种可能的回应。

 

第一种回应是:如果我们还不信主,那么我们可以接受这份平安的礼物,也就是接受福音!

我们大可尝试着把一切可能的东西都塞进我们的生活中,但我们仍不会收获那种和神持久相和的关系。

威尔斯(H. G. Wells)就曾总结了人类对缺乏持久平安的那种沮丧之情,他说:

现在是我要重新整理的时候了,我需要重组我的生活和我的平安。我大声疾呼。但似乎我就是无法通过调整我的生活,获得丰富的平安。我现在已经六十四岁了,仍然在寻找着平安。这似乎是一种无望的梦想。

亲爱的朋友,除非接受神的儿子,否则你就无法与神相和。你无法一边忽视这位和平之君,一边还指望着拆开这份和平的礼物。

为什么呢?

在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牧师的罗马书注释中,他重复了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Donald Grey Barnhouse)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讲的是著名的宣教士大卫·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的故事。

在南非(South Africa)的祖鲁人(Zulus)中生活了数年之后,大卫带着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深入南非腹地,继续为主宣教。当他返回祖鲁人那里时,他发现一个敌对的部落袭击了祖鲁人,杀死了许多人,甚至虏走了这个部落首领的儿子。祖鲁酋长本不想与其他部落开战,他非常真诚地问利文斯通博士说:“他们如此对待我的儿子,我怎么能与他们相和呢?”如果一个不信神的部落首领都有这种态度,那么天父对那些践踏祂的儿子,把圣约的血看为不洁之物,并且藐视恩典之圣灵的人,岂不更深恶痛绝吗?

这是无比真实的一个真理,那就是你不能一边拒绝神的儿子,一边奢望着与神和好。如果你还没有信,那么就请接受神的儿子作为你与神和好的“和约”,并从父神那里领受这份永恒且完美的平安礼物吧!如果你还没有信,那么就请接受福音吧!

 

第二种回应是:如果我们已经信了主,那我们就已经接受了福音,所以就应该把福音传播出去!

大家知道吗?“福音”(gospel)这个词最初是一个战争用语,是用来形容信使传递给人们的战争胜利的消息的。

而你和我就被赋予了这一难以置信的特权,可以将基督战胜死亡和坟墓的好消息传扬出去。不仅如此!保罗还在哥林多后书5:20给了我们一份非常独特的“职责描述”,将我们描述为神的使者,他在那里写道: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这里的“使者”也可以理解为“大使”或“特使”。对此,拉里·理查兹(Larry Richards)解释说,大多数基督徒在读到这节经文时,是通过我们现代对“大使”这一角色的理解来解读的。他们把大使想象成了一个在国家之间促成友好和平的人。

但这并不是保罗在写这节经文时心里所想的大使概念。在罗马,大使通常是胜利一方的军队派往即将被摧毁的军队的使者。大使会带去劝降的条件,如果战败的一方接受这些条件,那么征服的军队就会赐予他们和平,允许他们继续生存下去。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1994年,就是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担任海地(Haiti)特使的时候。鲍威尔那时向海地的独裁者传达了对方可能即将被毁灭的信息。他告诉独裁者说,如果他不同意美国的和平条件,美国就会立即发动入侵打击。事实上,入侵打击的部队已经就位了,就等着总统的一声令下,换言之,这个独裁者对科林·鲍威尔所带来的信息的回应,将决定是否有一次彻底的毁灭突然临到。

这就是我们作为基督的使者的意义所在。毁灭就在眼前,但神却为罪人提供了和平条件。

 

作为神的使者,我代表基督恳请你们这些不信的人,放下武器,降服于祂。当你这样做时,祂会让你与天堂的得胜者们永远生活在一起!向祂投降,祂不但会救赎你,还会给予你许许多多的恩典和祝福。而其中的第一份祝福,就是让你拆开平安这份完美的礼物。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