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tracking softwareweb statistics
因恩典得力

因恩典得力

經過 Stephen Davey
系列: 罗马书 (Romans)

因恩典得力

福音真理(第七部分)

罗马书1:7b

 

简介

下面这个故事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毫无疑问,这个故事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如果在座的弟兄姊妹之前听过这个故事,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还印象深刻;但如果有谁还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现在是时候听一听了。事实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救赎之间存在着一种类比关系,并且这种类比非常强烈而且令人难以忘记。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他拥有一座巨大的庄园,还有很多家仆,从管家到园丁,来打理整个庄园。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儿子,但他的儿子几年前离开家参加了国王的军队,在军中作战。为了安慰自己,这位富有的鳏夫把他儿子的画像挂在壁炉上,经常晚上坐在壁炉旁,默默地回忆着儿子在自己身边的时光。每当有访客到他的庄园里来,他都会先向他们介绍他儿子的画像,然后才展示他的一些珍稀名画,比如伦勃朗(Rembrandt)的作品。然而,当听到他的儿子战死沙场的消息时,他的心碎了。就在噩耗传来的几个月后,这位富有的老人也黯然离世了。

这位老人的律师随即宣布,由于包括庄园在内的巨额遗产没有继承人,他们将进行一次拍卖。所有的画作、财产和家具都将被拍卖。到了拍卖的日子,成百上千的有权有势的尊贵人士聚集在了一起。一想到他们有机会能为自己买入一幅老人生前收藏的稀有名画,一件手工雕刻的精美家具、一套精致的银质餐具或一张手工编织的进口地毯,他们就感到兴奋不已。工作人员招呼众人坐定,而拍卖师则站在一段长长的、曲折的楼梯的平台上。

就在拍卖师旁边的平台上,放着一幅画,是一幅非常简单的,由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所画的,曾经挂在壁炉上的画像,没错,就是那位已故老人儿子的画像。这时,拍卖师敲了敲木槌说:“我们将从这幅画像开始今天的拍卖。有谁愿意为这幅画像出价?”

现场一片寂静。突然从房间后面有一个声音喊叫着说:“我们想看的是那些珍稀名画。快跳过这一幅吧!”

然而,这位拍卖师仍坚持着说:“有人愿意为这幅画出价吗?谁愿意出价一百美元、两百美元或更多?”

又有另一个愤怒的声音喊道:“没人想要这么平凡无奇的东西,我们是来买那些有价值的东西的。快点步入正题吧!”

拍卖师却仍坚持说:“这是主人家儿子的画像……儿子的画像。谁愿意为这幅儿子的画像出价?”

听到这里,人群越发变得愤怒和不耐烦。然而,有一个声音从房间的最后传来说:“不好意思”。

那正是这家园丁的声音,他已经在这个庄园里工作了近25年的时间了。他刚刚不知不觉走进了拍卖会场,原本想要赶紧去另一个房间,但却被拍卖会现场吸引而停了下来,驻足观望起来。他是个中年人,也有自己的儿子,他曾在壁炉旁与主人一起为主人唯一的儿子的去世而悲痛不已。这个园丁无法想象这幅画居然会被轻视,更不用说被丢弃了。他知道,这幅画对于他的老雇主和老朋友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鼓足勇气说:“我想要竞拍这幅画像,但我没有钱。”

这时,一个女人说:“把这幅画像免费送给他吧!反正我们谁都不想要!”

拍卖师说:“那是当然,如果没人愿意出价,那么你的意愿本身就足够支付了。”

又有人不耐烦地大声喊道:“快把这幅破画给他吧!我们赶紧开始正式拍卖!”

人群逐渐变得愈加愤怒和不耐烦。毕竟他们都是从大老远赶过来的,都是为了能给自己的庄园和收藏购入一些价值不菲、昂贵的珍宝。这时,拍卖师一边敲着木槌,一边说:“一次,两次,成交!恭喜园丁竞拍到了这幅儿子的画像!”

坐在那个宏伟的楼梯附近的一个人对拍卖师喊道:“现在我们能竞拍那些收藏品了吧?”

而拍卖师却不紧不慢地放下了他的木槌,然后说:“不好意思,各位,今天的拍卖会到此结束!”

众人惊讶地喊着说:“就这么结束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拍卖师慢慢走下拍卖台,并以遗产律师的身份站在众人面前。他先是让愤怒的人群安静下来,然后说:“关于我们所进行的这次拍卖,遗嘱里有一个秘密的规定。然而,直到这一刻,我们才能向众人透露遗嘱规定的内容。我们得到的指示是:整场拍卖会,只有主人家儿子的画像会被拍卖,而买下这幅画像的人将继承整个庄园,包括其所有的家具和收藏。逝者希望他全部的财产都归属那个足够在意他的儿子,并想要买下他画像的人。遗嘱的条款写道:‘谁选择了儿子,谁就能得到一切。’”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对罗马书第一章的研读中,我们已经解释了耶稣基督的奴仆,也就是使徒保罗所介绍的福音真理。保罗在第1节中宣告,福音是从神而来并由神发起的。早在几个世纪前,旧约圣经中的先知们就已经预言了福音的真理。

保罗在第3节中继续告诉我们说,福音的中心人物是大卫的后裔,他是大卫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在第4节中,神的儿子藉着从死里复活,显明了祂作为神的大能大力和本质。而保罗本人传福音的热情则在第5节中得到了表达,在那里,他将福音里的真信心,定义为那种将在真信徒的生活中,并通过他们的生活而显明出来的东西。

真信徒是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是为神所爱的人,是拥有圣徒身份和地位的人,并且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也会在他作为圣徒的生活中,进一步得以显现。这些人是神所拣选的人,并且他们也选择将神的儿子作为他们的主和救主。

从属天的角度来看,是神拣选了我们,而从我们有限且狭隘的角度来看,似乎是我们选择了祂。而那些主动选择了圣子的人,可以获得一切。那些想要拥有圣子胜过一切的人,尽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支付给祂,但最终还是会继承一切。

这个世界可能会说:“我们要继续关注在生活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吧!我们要活得更久一点,做得更多一点,玩得更嗨一点,建造得更多一点,旅游得更远一点,拥有得更多一点……谁还想要圣子呢?”

难道他们都没有听过,马可在马可福音八章36节那里告诉我们的真理吗?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换句话说,到最后,这样的人反而会失去一切!

然而,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一章26节那里所说的,按着肉体来说,在我们中间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有关系的也不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充其量只是这个世界的“主仆”和“园丁”,只能悄悄地溜到“天堂的拍卖师”面前,小声地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我的意愿,但我想拥有圣子。”

对于这样的人,保罗却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吧!就是来自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而来的恩惠和平安。”(改编自罗马书一章7节)

这实际上是在说:“你们继承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物,就是恩惠和平安。”

 

现在我们一起仔细看一下第7节的经文:

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第7节最后一句话的希腊原文的结构,是以一种揭示了这两个位格相互同等的方式进行排列的。因此,它也可以读作:“神,就是我们的父,以及神,就是耶和华或主耶稣基督。”

在这个表述中,既有“父神”(God the Father)也有“耶和华神”(God Jehovah),这两个表述同时存在。这两者在位格上不同,但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祂们不是两个神,而是三位一体神的两个位格。

事实上,这封使徒保罗写给罗马信徒的信的开场白,大约有95个字(不同译本可能在字数上有些出入),是《圣经》所有书信中最长的一个开场白了。这么长的开场白可能都会让你开始怀疑,保罗是不是对句号有什么意见,或者他是不是在写这个开场白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换过气!不管怎么样,在这句话中,保罗先是宣告了耶稣基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与父神和圣灵同等。然后他又告诉那些选择了神儿子的人:他们已经继承了一切永恒的价值,并且拥有了从神而来的恩惠和平安。

我们今天要看的,是接受了福音真理的真信徒所继承的“第一笔遗产”。对此,保罗写道:

愿恩惠……归与你们

或者,

愿恩典……临到你们(中文标准译本)

出于习惯的原因,我们在此将“grace”译为“恩典”。

 

恩典的含义

那么,“恩典”到底是什么呢?

一位作者曾写道:

“对许多人来说,恩典只是吃饭前要说的一句话而已,即‘让我们一起感谢神的恩典’。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恩典只是他们用来形容某个显要人物的风度,或是某个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高超的技巧和流畅度的词罢了,他们会说:‘多么优雅啊!’”

在英语中,“grace”有“恩典”的意思,也有“优雅”的意思。确实,这个词本身有着广泛的含义。而在旧约及新约《圣经》中,这个词基本上指的是“给不配的人的慈爱”。

在旧约圣经中,恩典一词的希伯来语是“chen”或“chesed”,通常被译为“慈爱或恩典”。而在新约圣经中,通常被译为“恩典”的希腊语词是“charis”。

对于恩典的定义,有几个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

  • 斯奈斯博士(Dr. Snaith),他将恩典定义为:

……位高者对位低者表现出的慈爱,并且位高者并没有义务要表现出这种慈爱。这意味着俯身屈就,弯腰或屈尊。

  • 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将恩典定义为:

出于祂的主权,圣洁的神在不配之罪人的生命中,施行祂自由且慈爱的影响。

  • 唐纳德·巴恩豪斯(Donald Barnhouse)则写道:

向上的爱是敬拜,向外的爱是喜爱,而弯腰俯身的爱则是恩典。

 

对于这种“弯腰俯身的恩典”,《圣经》中最为详尽的描绘可能就是旧约撒母耳记下中的一个事例了。由于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在与非利士人的争战中被杀,大卫也最终登上了王位。大家可能还记得,约拿单和大卫是非常亲密的朋友。现在,大卫成了一国之君,并在以色列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而在撒母耳记下九章1节那里,他却破天荒地问道:

……“扫罗家还有剩下的人没有?我要因约拿单的缘故向他施恩。

最后,他们找到了扫罗的一个老仆人,名叫洗巴,在第3节中,大卫问他说:

王说:扫罗家还有人没有?我要照神的慈爱恩待他。洗巴对王说:还有约拿单的一个儿子,是瘸腿的。

大家可能还记得,当扫罗和约拿单战死的消息传回来时,约拿单儿子的奶妈抱着他逃了出去并把他藏了起来。因为她以为大卫会像其他的国王通常会做的那样,杀死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前任国王的后代。然而,当这位保姆带着五岁的小米非波设逃跑时,她不小心把他摔倒了,这也导致了他终身瘸腿。

我们不知道她是不是不小心把他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或者不小心从马车上把他摔了下来,或者发生了其他的事。还有可能他的两条腿当时都断了,但在躲藏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他们或许是太害怕了,以至于不敢叫医生来。我们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我们只知道这个瘸腿的年轻人现在住在罗·底巴,这个地名的字面意思是“贫瘠且荒凉的不毛之地”。

第5节那里继续说:

于是大卫王打发人去,从罗·底巴、亚米利的儿子玛吉家里召了他来。

第6节的经文告诉我们,当米非波设见到大卫王时,他立即伏地叩拜,以为最糟糕的事情可能马上就要发生。但是,到了第7节,

大卫说:你不要惧怕,我必因你父亲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与你,将你祖父扫罗的一切田地都归还你;你也可以常与我同席吃饭。

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恩典的展示啊!再没有比这更能说明,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因基督的缘故从神那里所领受的恩典的了。

有一位作者就非常巧妙地捕捉到了大卫对米非波设的恩典,以及神对我们的恩典之间的类比。我想把他所写的读给大家听,他写道:

  • 当灾难来临、恐惧侵扰,一次摔倒让米非波设的后半生变得残疾;同样的,当罪恶来临,人类也经历了一次堕落,这也使得我们成了生来就残废的人。
  • 出于对他朋友约拿单的爱,大卫开始寻找可以向其施恩的人(因着约拿单的缘故);同样的,父神也因着对祂儿子的爱,寻找那些祂可以向其施恩的人。
  • 这个瘸腿的人本穷困潦倒,一文不值。他所能做的就是接受王的恩惠;同样的,作为罪人,我们也是一文不值且毫无盼望。我们根本不配得到王的恩惠。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谦卑地领受从祂而来的恩典。
  • 大卫王将瘸腿的米非波设从贫瘠无水之地接了过来,让他坐在皇家宴席的桌旁;神作为我们的天父,也把我们从我们自己的罪的荒地中拯救了出来,并让我们坐在灵性滋养和与神亲密的地方。
  • 米非波设的瘸腿,时刻提醒着他不要忘记大卫的恩典;同样的,我们的软弱也让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则更多。
  • 当米非波设坐在王的餐桌旁与王一同吃饭时,他享受的是与大卫的儿子们同样的尊重和特权;有一天,当我们也参加羔羊盛大的婚宴时,我们也将得到同样尊荣的待遇。我们将与先知和祭司、使徒和传道人、牧师和宣教士们坐在一起。我们将与从使徒彼得到彭柯丽(Corrie ten Boom)的所有信徒一同用餐。我们之所以能在那里聚集,都是因为恩典的桌布遮盖了我们所有人的双脚。

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创作出了这么一个首字母的缩写词来定义恩典。根据他的说法,恩典是:

  • G:Gods's(属神的);
  • R:Riches(丰富);
  • A:At(源自);
  • C:Christ's(基督的);
  • E:Expense(代价)。

把这五个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就是恩典(grace)。这个表述几乎涵盖了一切有关恩典的真理。这其实就是在说:“当你拥有了圣子,你就继承了一切。”

当保罗在罗马书一章7节那里写道:

愿恩惠……归与你们。

我相信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恩惠或恩典指的是:神赐给祂所爱的儿女的,是源于祂慈爱、完全的益处。

 

恩典的模式

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恩典,我们需要在研读《圣经》的过程中加以区分。

首先是普遍恩典(common grace)。

神学家们将普遍恩典称为神向全人类所施行的恩典。来自神的普遍恩典,抑制了罪恶彻底且完全的表现,并对人们的行为施以道德上的约束。通过良心和公民政府,普遍恩典也将是非观念放在人心里。不仅如此,普遍恩典也使那些不信的人可以欣赏和享受真、善、美的事物。

马太福音五章45节那里就说:

……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这就是普遍恩典的含义。

其次是特殊或救赎的恩典。

这种恩典不仅能使人得救,还能使人成圣,并最终使灵魂进入永远的荣耀。事实上,在整本新约圣经中,“恩典”一词就经常被用作整个救赎过程的代名词。

保罗本人就非常痴迷于基督的恩典救赎大工,所以他经常用“恩典”一词来指代整个救赎的过程。他在以弗所书二章8节那里写道: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而在哥林多前书一章4节那里,保罗又写道: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救赎的恩典只会在信徒的生命中产生功效。这是一个包含着基督救赎大工的总和与实质的词。

最后,还有廉价的恩典。

这是一位名叫迪特里希·邦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的牧师在许多年前创造出来的一个术语。他是一间德国路德宗教会的牧师,在1945年被纳粹党卫队(SS)的警卫吊死。在他死前,他的著作就已经发表出去了。虽然大部分邦霍费尔的神秘主义的教导已经被福音派教会正确地拒绝了,但他还是在警告教会要留意世俗化和世俗主义的诱惑这些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文中写道:

廉价的恩典是宣讲饶恕而不要求悔改,宣讲圣餐而不要求认罪,宣讲洗礼而不要求教会惩戒。廉价的恩典是没有门徒训练的恩典,是没有十字架的恩典。在这样的教会中,世界为自己的罪找到了一种廉价的遮盖,不需要悔改,更不需要真正从罪恶中解脱出来的渴望。这种恩典会让基督徒像其他世人一样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每个领域都以这个世界的标准为榜样,而不是渴望在恩典之下过上一种与他之前在罪恶之中所过的完全不同的生活。

另一位作者补充道:

廉价的恩典是一张超自然的“免于坐牢”的凭证,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无限且开放的赦免、饶恕、宽容、豁免、批准、容忍和自我授予的特权,与任何的道德要求都无关。

这就是彼得在彼得前书二章16节中所警告的那种“伪基督教”:

……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

换句话说,他们一边谈论着他们在基督里的自由,一边为他们的罪找借口;一边谈论着恩典,但恩典已经成为他们继续生活在罪恶和妥协中的伪装和假面具。我们等下就会看到,神赐恩典给我们,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追求圣洁和纯洁,而不是为了让我们获得一份免于地狱之火的“保险”,然后活得好像真的属于地狱一样。

这种恩典不是真正救赎的恩典,而是一种廉价的伪造品,恐怕许多人都已经被它欺骗了。

 

那么,恩典在信徒的生命中,以及通过信徒的生命会做些什么呢?

大家想一想,你是否知道你所拥有的恩典是那种真实且拯救的恩典?基于《圣经》的恩典在信徒的生命中是什么样子的?恩典是如何运行的?恩典又是如何居住在一个真信徒的生命中,并藉着真信徒的生命发光发热的?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以下这六个方面。

第一,恩典使真信徒在忍受苦难的时候仍能喜乐满足。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7至10节那里对哥林多的信徒说: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换句话说,那些允许神的恩典渗透和笼罩在自己生命中的信徒,最终会满足于神的主权,以及神对他们生命的设计,即使这可能会带来苦难和困境。

正是神的恩典,会加力量给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信徒,使他们能在他们的天父面前保持顺服和满足。如果你也曾有像我一样的经历,那么你一定已经见证了,恩典是如何在那些遭受苦难的信徒的生命中动工的了,我曾无数次从信徒的病房中走出来,或从一个我认为需要得到鼓励的信徒那里走出来,我原本想要鼓励他们,但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藉着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恩典以及他们对主的信靠鼓励到了我,并使我全然信服。

 

其次,恩典不仅会使信徒在忍受苦难的时候仍能喜乐满足,而且还能使信徒的言语常常带着和气。

保罗在歌罗西书的四章5至6节对歌罗西的信徒说:

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在信徒的生活中,是什么能使他在对外人(也就是对非信徒)讲话的时候带着和气呢?那就是恩典。

就像我们在餐桌上会传递盐一样,我们也应该传递恩典,就好像把它洒在你的嘴唇上一样。得体的行为举止是恩典的工作。也有人说,得体指的是“表面上让人感到宾至如归,而你真正希望的是他们赶紧走人回家。”不过这可能就不是得体了,而是一种圆滑。

不管怎么样,充满恩典的得体和属灵的对外言谈,是恩典在你的生命中作工的证明。

 

第三,恩典使信徒能够坚定地站立。

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五章1-2节的经文: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希伯来书十三章9节同样提到了我们在教义上的站位和立场:

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

我们不仅靠着恩典在教义上站立得稳,保罗在提多书二章11-12节那里还写道: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请大家注意这里的表述:是神的恩典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如今,很多人会说恩典使信徒可以生活在罪中,他们会说:“别担心那个人了,恩典满满!”而《圣经》实际上向我们表明:在真信徒的生命中,真恩典会使那个信主的人不再生活在罪的里面,而是生活在竭力避免犯罪的状态里面。因此,恩典使信徒在道德和神学上都能坚定地站立。

 

第四,恩典使信徒能够全然顺服。

雅各在雅各书的四章6节那里写道: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彼得也在彼得前书的五章5至6节那里写道:

……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

带着悔改和谦卑完全降服于神的旨意和计划,这是恩典在信徒生命中运行的结果。

在如今的基督教中,完全顺服似乎成了一个被人遗忘了的概念。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也很好地阐明了顺服的概念。

农场里有一只鸡和一头猪。有一天,农场主走进谷仓并告诉里面所有的动物说,他们一家人想在早餐吃些火腿和鸡蛋,并问有哪些动物愿意做“志愿者”?这时,农场里的鸡戳了戳那头猪,说:“来吧!我们来做志愿者吧!”

猪断然拒绝了鸡的提议,说:“你说的容易。他们只是想从你那里得到一点点贡献就好。而从我这里,他们想要的是我完全的付出啊!”

事实就是如此,对基督的委身可不只是做出一点点贡献就好,而是要舍己地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降服于祂的旨意。

 

第五,恩典也能使信徒欢欣地舍己献上。

真信徒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他的财宝投资在神的工作中。事实上,保罗就把信徒的奉献称为恩典的行为。而且,能够证明奉献是在恩典的灵的带领下所完成的一个事实是,在奉献的全程中,都会有喜乐的伴随。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九章7-8节那里写道: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由此可见,奉献是神的恩典在你的生命中运行的结果,而且真奉献往往会有感恩和喜乐的伴随。保罗在第7节中写道:

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乐意(cheerful)这个词的希腊语是“hilaros”,由此衍生出了我们所熟悉的“欢闹的”(hilarious)一词。因此,这句话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神喜爱那些欢闹的奉献者。”

根据这个说法,想象一下,地方教会收奉献的时间应该是礼拜中最欢腾热闹的时刻。

但这也确实意味着:在教会礼拜中,当开始收奉献的时候,如果你对将某物献给神这件事没有任何热情,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要奉献了。即使没有你的奉献,教会也能再坚持一个星期,不会崩溃瓦解。但你需要意识到的是:你没有奉献的渴望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恩典并没有在你的心中运行。反之,对于那些渴望奉献的人来说,那种让你愿意将某物给出去而不是紧抓不放的渴望,正是神奇妙的、能改变生命的恩典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恩典使真信徒在忍受苦难的时候仍能喜乐满足;使信徒的言语里常常带着和气;使信徒能够坚定地站立;使信徒能够全然顺服;使信徒能欢欣地舍己献上。最后,恩典还能产生一种果效。

 

第六,恩典使信徒能够带着“自信”去服侍。

你是否认为伟大的使徒保罗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你是否觉得他肯定自认为自己有服侍神的技能、背景和能力?

那么请听他向他在哥林多的朋友们所透露的真实感受吧!请大家一起来看哥林多前书十五章8至10节的经文: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你是否也曾觉得自己并不适合所扮演的角色?你是否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胜任?你猜怎么着?你确实没有。但神的恩典装备了你,赐你能力,并让你可以去完成你如今所担负的角色或任务。

所以,不要再逃避任务了。事实是,这些任务对你来说都太过重大。你无法靠着自己抚养这些孩子,完成好那个服侍的岗位,在校园里为基督而活,使言语带着和气,以正确的态度忍受苦难,保持坚信,或为基督的缘故牺牲和摆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靠着自己,你就是无法做到这些。

然而,靠着神的恩典,你不仅能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到。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四章13节那里所说的: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加我们力量的就是基督,要记得,你选择了耶稣基督作你的救主,所以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一切如今都属于你。

 

结语

愿恩惠……归与你们,保罗在几个世纪前写给罗马信徒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写给我们的。我们都选择了圣子,而当我们选择了圣子的时候,我们就领受了恩典。

1951年5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Dallas, Texas),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班即将毕业的神学生正在聆听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Seminary)的创始人兼院长薛弗尔(Lewis Sperry Chafer),发表他最后一次关于恩典的演讲。他已经教授有关恩典的课程近50年的时间了。我仍记得我自己就曾向那些薛弗尔的学生请教学习过。

我听他们说,薛弗尔博士当时是这样教授有关恩典的课程的:下课后,他会自己坐着轮椅到教室外(当时他已经需要全时间坐在轮椅上了),却留下一教室的学生在对恩典的敬畏中痛苦流泪。而在1951年5月的那一天,他掏出手帕,擦拭着脸上的汗水。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就他最喜欢的主题,即“神的恩典”来教课了。

他闭上眼睛,泪水充盈在他的眼眶中,然后他最后对那些即将毕业的神学生,以及对整个世界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倾尽半生都在教导有关神恩典的课程,但我才刚刚开始理解它。女士们,先生们,神的恩典实在是太宏伟了……实在是太宏伟了。”

我亲爱的朋友们,当你选择了圣子,你就继承了恩典,而当你拥有这份从神而来的宏伟的恩典时,你就拥有了一切!

添加評論